88彩

中俄免签落地后边境城市烟火气十足:针灸康养、二手车交易火热,跨国婚恋里的调料罐与双语日常藏着真实温度

发布日期:2025-10-09 16:19 点击次数:193 你的位置:88彩 > 88彩介绍 >

中俄免签落地才几天,边境城市已经热闹得不像话。9 月 15 日政策生效后,绥芬河早市上,拎着编织袋的俄罗斯游客挤在豆腐脑摊位前比划着要加糖,黑河口岸的兑换点前排起长队,珲春的日用品商店里,俄籍顾客拿着保温杯反复确认是否可以保温 12 小时,这些场景成了边境线上最鲜活的日常。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的中医理疗科里,俄罗斯游客安娜正趴在诊疗床上接受针灸,她身边放着刚买的枸杞和黄芪。医院的药膳餐厅里,针对俄罗斯人体质调整过配方的当归鸡汤刚端上桌,就被几位游客用手机拍个不停。据医院统计,今年以来以医疗康养为目的的俄罗斯入境游客数量已经达到 7000 多人,免签政策实施后,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天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在满洲里的二手车出口基地,展厅里擦拭锃亮的 SUV 前围满了俄罗斯客户。经销商刘东阁正拿着翻译软件向客户展示车辆保养记录,他手里的平板里存着上百张车辆细节照片,小到空调出风口的清洁程度都有标注。“俄罗斯客户特别在意细节,备胎槽有没有除锈都会仔细检查。” 刘东阁说这话时,一位客户正蹲在车旁用手电筒查看底盘。截至今年 4 月,满洲里已有 18 家企业获得二手车出口资质,贸易额超过 3 亿元人民币,免签政策实施后,到店咨询的客户数量比之前翻了一倍。

边境贸易的火热也让跨国婚恋话题多了起来。在绥芬河经营日用品商店的中国店主李伟,最近常被来进货的俄罗斯供货商娜佳调侃 “要不要找个俄罗斯媳妇”。娜佳说她身边不少朋友觉得中国男性顾家,周末会主动做家务带孩子,这在俄罗斯男性中并不常见。而在黑河的一次跨境交流活动上,中国小伙张强被俄罗斯姑娘卡佳的开朗吸引,交换联系方式时,卡佳直接问他 “是否介意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这让习惯了含蓄表达的张强有些意外。

不过真实的中俄婚姻远不止心动那么简单。在满洲里生活的中俄夫妻安德烈和李梅,家里的厨房总是备着两套调料,一套是安德烈习惯的黑胡椒和迷迭香,另一套是李梅常用的酱油和醋。每天做饭时,他们都会商量着来,今天做俄式红菜汤就配列巴,明天做东北乱炖就搭米饭。安德烈刚开始吃不惯臭豆腐,每次李梅吃的时候他都要打开窗户通风,现在却会主动要求 “尝一小口”。

语言沟通也是不少中俄夫妻要面对的问题。珲春的中俄家庭里,孩子从小就习惯了双语交流,爸爸说俄语时用 “斯巴斯基”(谢谢),妈妈说中文时用 “谢谢”,孩子会自然地切换回应。但在处理家庭事务时,语言障碍还是会带来麻烦。俄罗斯妻子叶卡捷琳娜第一次陪中国丈夫回农村老家时,因为听不懂方言,只能靠丈夫翻译,饭桌上长辈们聊起的家常话,她大多只能笑着点头。

在绥芬河的跨境婚姻咨询中心,工作人员手里的登记本记录着各种需要磨合的问题。有夫妻因为教育孩子的方式争执,俄罗斯妻子觉得孩子应该自由发展,中国丈夫则坚持要报课外班;也有夫妻在节日习俗上有分歧,俄罗斯新年要摆圣诞树,中国春节要贴春联,最后他们干脆把两种装饰都摆在家里。

满洲里的中俄互市贸易区里,边民张大姐正帮俄罗斯客户挑选围巾,她的手机里存着十几个俄罗斯客户的联系方式,其中几位已经成了朋友。“有个客户上次来买了十条丝巾,回去后说在她们那里很受欢迎,这次直接带了几个姐妹来批发。” 张大姐一边打包商品一边说,她的摊位上,俄罗斯巧克力和中国的丝巾摆在一起,成了最受欢迎的组合。

免签政策带来的便利,让更多跨国相遇成为可能。绥芬河的早市上,俄罗斯游客学着中国大妈的样子讨价还价;黑河的广场上,中俄居民一起跳着广场舞;珲春的书店里,俄罗斯学生正在挑选汉语学习资料。这些场景每天都在边境城市上演,构成了一幅鲜活的跨境生活画卷。

在满洲里的一家中俄合开的咖啡馆里,墙上挂着两国风景照片,菜单上既有俄式咖啡也有中式茶点。几位俄罗斯年轻人正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和中国店员聊天,他们手里拿着刚买的中国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正在学习的中文单词。窗外,挂着中俄两国国旗的汽车缓缓驶过,车身上的 “中俄友谊” 字样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