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刚在平壤露了面。时间选得很巧,正好赶上朝鲜解放80周年庆典,还带着普京的问候和祝贺去见了金正恩。
按说,这类礼节性访问不至于引人侧目。但放在眼下的国际形势里,这就是一件意味深长的事。
朝鲜和俄罗斯的互动,最近几乎没停过。
就在一个月前,俄外长拉夫罗夫才在元山落地,跟朝鲜外务相崔善姬开了第二轮外长战略对话。谈了朝鲜半岛局势,也点名要联合抵制域外势力在东北亚挑事。
谈判完还签了个《2026-2027年外交部门交流计划》。这个名头听着平淡,其实就是把未来两年外交沟通写进日程,留了个固定的协作通道。正常国家才会干的活,现在它成了莫斯科和平壤的共识。
更有意思的是,拉夫罗夫还得到了朝鲜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双方互致问候之外,金正恩强调朝俄在所有战略问题上的立场一致,而且是“无条件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行动。无条件这两个字,不光是外交辞令,这是在给普京吃定心丸。
这种话放在会议室里说,已经是明牌站队了。
几周后沃洛金到来,再次当面传达普京的问候,并且特别感谢朝鲜对俄罗斯“收复库尔斯克”的支持。这等于是把军事合作的细节搬上了公开场合。
说到库尔斯克,就得提到那批“10万扫雷专家”和“1000军事建筑师”。这是库尔斯克州州长公开的:朝鲜要派这些人帮俄罗斯清理战场遗留的地雷和未爆弹,顺带搞重建。
俄乌战火让库尔斯克地区烂得不成样,当地老百姓出门都得小心脚下。人不够,兵源紧张,企业缺工,现在来了10万双手,还都是干重活的。这支队伍如果真的落实,等于给普京解决了后方的燃眉之急。
其实这背后还有更直白的军援。乌东战线日均五万枚炮弹的火力覆盖,其中有四成印着朝鲜标志,这不是传说,是有图有证的。再加上部分朝鲜特种部队与俄军并肩作战,用那种高风险的人海冲锋硬拆乌军防线,效果立竿见影。
这种跨国的直接军事协作,已经让欧洲的神经绷紧。欧盟外交部门开始“重新评估东方威胁”,德国情报部门甚至警告:朝鲜军队建制化出现在欧洲战场,这勾起的是二战的记忆。
而北约的反应就是加速核部署。60到100枚B61-12核弹运抵英国拉肯希思基地,这是这些玩意儿15年来第一次在欧洲落地。这等于是把牌摊开,告诉俄罗斯,你动我盟友,我就把核威慑摆回你家门口。
但普京的反应完全不按西方预期来,他拒绝了特朗普的调停提议,却批准对朝鲜出口原油和粮食,在制裁围墙里开出一条直通线。换句话说,他在给自己建个防火墙,防住西方彻底孤立。
这种互相托底的安排,让俄罗斯在国际棋盘上的姿态更稳。以前西方动用能源、粮食通道卡俄罗斯的脖子,现在多了朝鲜这根供应管,压力能分掉不少。
长期看,朝俄之间的潜力还不止在军事。能源、劳动力这是天生互补。俄罗斯有资源没人的地方多,朝鲜有的是能吃苦耐劳的人,只要政治上继续合拍,这对组合能折腾出很多新花样。
在技术领域,朝鲜的导弹研发没少让美日韩头疼,俄罗斯的航天和核潜艇实力也不用说。两边真要技术互通,未来在军工业上的突破不会少。
当然,风险同样明显。西方制裁会越来越狠,在没有坚实经济基础的前提下,这种因战事催化的合作可能很难长期靠得太近。一旦乌克兰战事收尾,俄罗斯战略重点一转,朝鲜能分到的资源也许会锐减。
但至少现在,平壤和莫斯科的关系线被拉得很紧,不仅是外交场面上的热络,更是兵工厂、重建工地、战场阵地上的同步节拍。
在这个背景下,沃洛金在平壤的握手和合影,背后的含义就比表面热闹复杂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