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台积电的美梦,正在变成“美积电”的噩梦

发布日期:2025-08-24 08:59 点击次数:159 你的位置:88彩 > 产品展示 >

文︱陆弃

台积电赴美投资百亿美元,如今却面临“补助变股权”的新套路。美国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实则一步步将台积电捆进华盛顿的利益链。若入股成真,台积电恐失去独立性,高端技术与人才被吸走,台湾最核心的“硅盾”被拆。补助、分润、入股,这不是合作,是榨干。“美积电”的噩梦,或许正在倒计时。

台积电赴美建厂,本来是“补助换投资”的故事,现在剧情却越来越像“黑道插干股”。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一句话,把台积电推到风口浪尖:补助可以,但要换股权。什么叫补助?就是拿钱帮你减轻成本。什么叫换股?就是直接伸手进你兜里,把命根子握在别人手里。

三月,台积电刚刚宣布再砸1000亿美元扩产美国厂,加上原本650亿美元的投资,已经是天文数字。结果现在,特朗普团队放出风声——补助要变股权。换句话说,台积电辛辛苦苦花钱盖厂,还得让美国变成股东。这不是合作,这是“明抢”。

更讽刺的是,美国嘴上说“只要回报,不干涉治理”,但谁信?如果只是拿分红,那叫财务投资;可一旦入股,政治意图就无法回避。特朗普能逼台积电加码1000亿投资,就能要求设驻厂代表,就能逐步“温水煮青蛙”,让台积电的美国厂变成美国的台积电厂。今天要利润,明天要技术,后天要人,最后连灵魂都拿走。

这不是杞人忧天。拜登政府时期,就已经提出过“补助换分润”的条款。现在特朗普直接把刀磨快,从分润升级到入股。表面上是“纳税人要回报”,实际上是一头牛剥两层皮。补助的钱,最后变成了买股份的筹码。台积电得到的是短期资金,美国得到的却是长期控制权。

冲突点已经摆在桌面上:美国要“国家安全”,台湾要“产业独立”。但问题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往往等于台湾的产业被掏空。台积电是全球半导体皇冠上的明珠,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先进制程和人才。如果美国通过股权切入,再以行政指导名义把技术和人才持续引到本土,台湾的半导体护城河还能剩下多少?所谓“硅盾”,一步步在被拆掉。

影响和利害关系更不难看出。对台积电来说,美国厂不是加分,而是负担。投资动辄上千亿,营运成本比台湾本土高得多。结果补助没拿到多少,股权还要拱手让人。到头来,台积电可能变成“半美半台”的公司,独立性消失,利润空间被压缩,长远发展遭到制肘。对台湾来说,这意味着最大的产业支柱被绑走,所谓“护国神山”,变成了“别人院子里的山”。

对全球来说,这是一场“完美风暴”。三星同样在美国建厂,如果美国也盯上它的股权,整个半导体产业都会被扯进华盛顿的战略网。那时,不论是台积电还是三星,都得看美国脸色行事。芯片供应链的独立性,被彻底打破。

关键变量有三个。第一,美国到底是要财务回报,还是要实质控制?目前的说辞是“无治理权”,但谁能保证未来不变卦?第二,台湾方面能否在政治上划出红线?如果继续纵容,美方要求只会越来越狠。第三,全球市场会不会反弹?一旦产业链发现台积电逐渐“美化”,对其中立性信任下降,客户结构可能发生动摇。

我们必须承认,美国的算盘打得很精。先用“补助”把你引过去,再用“分润”把你套住,最后用“股权”把你锁死。层层递进,没有一刀见血,却能慢慢让你丧失自主权。正如岛内网友讽刺的:“台积电赴美设厂等于送过去,最后自己变空壳。”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正在发生。

台积电赴美扩产,并没有让台湾更安全,反而让台积电一步步被美国掌控。所谓“补助换投资”,已经演变成“补助换股权”。硅谷要的是技术,华盛顿要的是控制,而台湾得到的,不过是失血后的虚荣。今天的台积电,还能不能保持独立?答案越来越不乐观。

美国要的不是帮你成功,而是把你变成它的一部分。台积电若不警醒,“美积电”的噩梦,恐怕真的要成真。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