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前两天,有个老总苦着脸问我:“我寻思着同行一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咋到我这儿,就老是喝西北风呢?”嘿,这话问的!我当时就想说,不是市场没油水,是太多人做生意就跟撒胡椒面似的,啥都想沾点,结果啥都不精,想捞钱?难咯!今天我就来跟大家伙儿唠唠,“聚焦”这俩字,才是利润的放大镜,你想想,散兵游勇能打胜仗吗?
我一直觉得,想赚所有人的钱,那最后肯定是啥钱都赚不到,真的!还有啊,鸡蛋可得放一个篮子里,你才能盯得住不是?别跟我说什么规模,赚钱才是王道!规模那都是结果,不是你一开始的目标,记住了啊!
就拿“早餐王”这事儿来说吧,听着土是吧?但人家愣是靠着“聚焦”逆袭了!
一开始,这“早餐王”也是啥都卖,豆浆油条包子粥,恨不得把整个早餐摊都搬过来,结果呢?一天下来累得跟狗似的,钱没见着几个。后来,人家痛定思痛,砍掉了七七八八的产品,只留下最受欢迎的几样,然后死磕品质和服务。你猜怎么着?客单价直接飙升到25块,毛利率也涨到了45%,最牛的是,单店一天流水居然突破了3万!
这事儿告诉我们啥?贪多嚼不烂啊!
可能有人要问了,那万一砍掉的正好是顾客喜欢的咋办?嘿,问得好!这就涉及到“聚焦”的另一个方面了,那就是“用户”。
之前我辅导过一家做零食的,也是啥都想卖,坚果、蜜饯、膨化食品,结果仓库都快堆满了,利润却没见涨。后来,我让他们做用户调研,发现他们的用户群体主要是年轻女性,而且对健康和颜值非常看重。于是,他们果断砍掉了那些高热量、低颜值的零食,专注于开发健康、美味、高颜值的零食,比如低脂燕麦片、水果麦片、胶原蛋白软糖等等。
结果呢?毛利率从原来的20%直接蹦到了40%,年利润更是翻了好几番,直接增长了300%!
这事儿说明啥?断舍离是增长的前提,聚焦才能做深啊!
还有一家做家居品牌的,他们的增长模型也很有意思。
这家伙一开始也是想着啥风格都做,北欧、美式、中式,结果门店里乱七八糟的,顾客来了也不知道该看啥。后来,他们经过分析发现,他们的目标客户是那些追求品质生活的中产阶级,而且对设计感和个性化非常看重。于是,他们果断砍掉了那些低端、大众化的产品,专注于打造高端、定制化的家居产品,比如设计师款沙发、手工地毯、艺术摆件等等。
结果呢?单店一年利润超过200万,自然复购率高达45%!
所以说啊,利润真不是靠打价格战抢来的,而是靠“战略聚焦”赚来的!记住了没?
说实话,第一次做这个案例分析的时候,我也犯了个小错误。当时我只关注了产品和用户,忽略了渠道的重要性。结果,我建议他们砍掉了一些在传统渠道卖得还不错的品类,导致短期内销量下滑。后来,我赶紧调整策略,让他们加大在新兴渠道的投入,比如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等,这才把销量给拉了回来。
现在想想,真是有点不好意思,哈哈哈!
对了,我还记得有网友这么评价:“聚焦是对资源的有效分配,只有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我觉得说得太对了!
总而言之,做生意啊,别想着一口吃个胖子,先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起来,死磕到底,这样才能真正赚到钱!要不然,就算你再努力,也只能在红海里苦苦挣扎,永远也看不到希望的曙光!当然了,聚焦也意味着放弃,放弃一些机会,放弃一些可能性,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但如果你真的想把生意做好,那就必须学会做减法,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记住,少就是多,慢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