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吃相太难看!”国庆飞机七成座位遭锁定,不加钱只能挤后排中间!

发布日期:2025-10-10 00:24 点击次数:66 你的位置:88彩 > 产品展示 >

飞机“锁座”宰客:我买的到底是机票还是站票?

一架300座的飞机,免费座位只剩十几个,航司把本该属于你的权益明码标价重新卖给你。

买了机票还得买座位,这跟去餐厅吃饭还得另买椅子有什么区别?

”国庆假期临近,不少旅客在线上值机时遭遇了航空公司的“锁座”暴击。原本期待靠窗看云海、与家人并肩飞行的美好想象,在打开选座图的那一刻彻底粉碎——大片灰色锁标志如同付费关卡,逼你在“挤后排中间”和“额外掏钱”之间做选择。

01 锁座乱象:便民服务沦为敛财工具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航空公司“锁座”行为变本加厉。有旅客反映,一架约300个座位的航班,线上值机时竟有高达140多个座位被锁定,免费可选座位仅剩14个,且全部集中在后排中间位置。

这些被锁定的座位并非真正的“已选”,而是航司刻意保留的“付费专区”。想要解锁?请支付35元至140元不等的费用,或消耗1600到3100的里程积分。

更令人气愤的是,连专门设置的母婴座位也被纳入锁定范围。有消费者反映,为带婴儿选相邻座位,需额外支付300元,相当于机票总价的25%;还有残障旅客因轮椅不便想选靠近过道的座位,却发现该区域全被锁定。

这种操作早已背离了线上值机的初心。2009年,南航率先推出在线选座服务时,民航局官网明确称这是一项“网站便民服务”,目的是让旅客“提前自主选择心仪的座位”。如今,便民服务却变成了赤裸裸的敛财工具。

02 套路解析:航司如何玩转“座位游戏”

航司的“锁座”策略经过精心设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逼付费”流程。

制造稀缺性是第一招。航司通过系统锁定大部分优质座位,人为制造“座位紧张”的假象。当旅客值机时发现可选座位寥寥无几,心理防线便被攻破一半。

信息不透明是第二招。航空公司多未明确公开其“锁座”比例计算依据、动态调整机制及具体的收费标准等关键信息。旅客购票时根本无法预知自己将面临怎样的选座困境。

时间压力是第三招。等到线上值机阶段,旅客距离出行时间已很近,改签成本高,只能被迫接受付费解锁。这种套路利用的是旅客的“出行紧迫性”。

有乘客真实体验揭示了这一套路:王先生值机顺序排第16位,却发现前20排座位几乎全被锁定。登机后他才恍然大悟——前面大片区域空荡荡,所谓的“已选”纯属虚构。

03 法律视角:看似“惯例”实为违法

面对航司将“锁座”美其名曰为“行业惯例”的说法,法律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大规模付费选座”行为一出生就是涉嫌违法的。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分析,航司锁座行为至少涉嫌违反三部法律法规:违反《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中承运人应公平公正保证旅客合法权益的原则;侵害旅客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违反价格法,使消费者在支付机票价格后额外付费选座。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强调,如果出于安全需要或为特殊群体锁座可以理解,但“现在完全是为了多收取费用,故意把很多座位锁起来,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

最讽刺的是,航司的所谓“增值服务”甚至无法提供真正的增值。江苏省消保委指出,经济舱内不同座位的价值无法简单用货币量化,也并非是航司用相差10元或100元的选座费可以定义的。

04 监管困境:违法成本低导致有恃无恐

“锁座”乱象愈演愈烈的根源在于监管滞后和处罚不力。

2016年,北京市发改委曾对中国联合航空公司的“选座收费”项目进行处罚,认定其“自立收费项目收费”,违反了价格法相关规定。但令人失望的是,此后各航空公司的“付费选座”业务鲜有受到处罚。

监管模糊使得航司在选座规则上拥有绝对“自由裁量权”:锁多少座位、定多少价格、退改规则如何设定,全由企业自行决定。目前国内尚无针对航空选座的专项法规,仅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原则性规定,但缺乏具体量化标准。

这种“无法无天”的环境导致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当部分航司通过锁座付费获得额外营收,其他航司为避免“吃亏”纷纷效仿,导致付费选座从“可选服务”变成“行业惯例”。

05 破解之道:明确红线与消费者觉醒

破解这一困境需要监管、企业、消费者三方发力。

监管部门需尽快出台专项规则,明确量化标准:要求航司免费开放的座位比例不得低于经济舱总座位数的50%,强制保留母婴、残障人士等特殊座位,禁止锁定紧急出口等与安全相关的座位。

航空公司应重新审视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付费选座的核心应是“提供增量价值”,而非“拆解基础权益”。例如推出“超级经济舱”等组合服务,针对有高需求的旅客提供真正的增值体验。

消费者维权意识是关键突破口。旅客在购票前需仔细查看平台或航司公示的选座规则;若发现航司隐瞒锁座规则、强制要求付费选座,可拒绝接受并保留证据;遭遇“锁座”纠纷时,可通过12326民航服务监督热线维权。

当勇于维权的消费者多起来,就能形成一股无形的倒逼力量。

一家三口想坐在一起得加钱,老人想靠过道得加钱,想看窗外风景还得加钱。航司的贪婪之手,已经伸向了旅客最基本的尊严。有网友一针见血:“本来线上值机是为了方便旅客,现在航空公司卖完票还要卖座,把方便做成了生意。”

面对高铁网络的迅猛发展,航空公司不想着提升服务质量,却执着于从消费者口袋里抠出最后几个硬币。这种短视行为最终只会让旅客用脚投票。当飞行从一种享受变成一场博弈,受损的不仅是旅客权益,更是整个航空业的未来。

#热问计划#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