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从国防部到战争部:800将星连夜回炉,特朗普战线内移

发布日期:2025-10-10 18:38 点击次数:141 你的位置:88彩 > 产品展示 >

听说关注我的人,都实现了财富自由!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加入我们,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夜深时分五角大楼的牌匾悄然被翻了面——“国防部”成了“战争部”。紧接着,800多名美军准将以上将领被急召回弗吉尼亚州匡提科海军基地,总统临时决定亲自到场“点名”。这到底是在做对外动员,还是在进行一次对内的清洗与重排?

不少人的直觉指向外部危机。俄与北约唇枪舌剑,法国外长放话“不会主动击落”,北约秘书长却又拐弯称必要时可能出手,欧洲一些外交人士更是表露“寻找介入机会”。气氛虽紧绷,但按美国一贯的对欧手法,这一幕并不合拍。多年下来,华盛顿逼欧洲加军费、喊“防务自主”,自己在后面拱火而不是上前线。真要为俄北约摩擦打算盘,美国没必要召回全球将星——它从未为欧洲战事押上全部筹码。

也有人把矛头指向地区冲突,比如委内瑞拉。但美军如今已是多线掣肘:中东拖而不决,连胡塞这样的非国家武装都未能压服;拉美民意对外来干预普遍反感。若真动手,按常规是优先调度区域作战力量,而不是全球范围召集将领闭门会。这套动作与所谓“外战”并不对轨。

把这些可能性先放在一边,真正值得警惕的,更像是一场“内战式”的权力测忠。信号是连续的:9月25日,“战争部长”赫格塞思发出紧急召集令,点名准将及以上和其高级顾问;按惯例,这类核心指挥层会议一向秘而不宣,这次却提前走漏风声,极不寻常。总统临时决定亲自出席,更是打破程序,相当于把压力直接压到每一枚将星的肩上。

把制度背景摆清楚弦外之音就不难听懂。自1947年《国家安全法》确立“文官治军”以来,总统负责定战略意图,文官(国防部长)充当“防火墙”,把任务交参联会拟定方案,再由作战司令部执行。出问题先问责文官,文官握有军中人事任命权,可以更换不服从者。这道“防火墙”的意义,在于保证军令出自制度而非个人好恶。

而这一次总统选择越过“墙”,面对面训话;再叠加“国防部”被翻成“战争部”的象征动作,合在一起像是一句硬话:要么无条件服从白宫意志,要么离开队伍。

更扎眼的实锤出现在会议同期。9月28日,总统宣布向俄勒冈州波特兰派出联邦力量,名义是“保护移民局设施免遭国内恐怖分子袭击”。随后,赫格塞思下令,将200名俄勒冈国民警卫队员纳入联邦指挥。问题在于,当地治安数据并不支持所谓“恐怖威胁”,不少五角大楼官员也是从社交媒体才获悉这一决定。按《叛乱法》,要么州政府主动请求,要么确有叛乱发生,才可动用州兵;此次两项都对不上。程序被绕开,军队被卷入政治用途,这才是要害。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美军不是铁板一块。高层与军工集团多年缠绕,像F35背后的利益链几乎无人置身事外;这一圈层普遍更靠近民主党,自然对“政治化命令”保持抗拒。而基层士兵多来自中西部、南方“红州”,对“反精英”的姿态更有共鸣,支持特朗普的比例远高于将星层。于是就有了清晰的打法:笼络基层,敲打高层;先压将星,再抓兵心。

这条路的代价同样明晃晃。培养一名高级将领动辄需要数十年,频繁的政治干预只会逼走专业人才,侵蚀战斗力;一旦白宫与军方的公开对撞成型,冲突就不再是“意见不合”,而是制度与个人之间的撕裂。到那一步,最危险的既不是俄乌战场,也不是中东火线,更不是某片海域的对峙,而是美国体内那块被撬动的权力基座。

如何判断这股风往哪儿吹?不妨盯住三件“小事”:其一,名词是否变硬——“国防”被翻成“战争”,话术即政治;其二,组织动作是否越级——总统是否直接下场压军心;其三,程序是否走样——是否绕开法律与“防火墙”。三条同时出现,基本就不像临战演练,而更像忠诚测试。

当然也会有人辩解这只是临战动员或常规整顿。若真如此,何必全球召回800多名将星,更不会先在波特兰上演抄近道。固然,若爆发极端外部突发,这类大会也可能出现;但把现有线索拼在一起,更像是对军权的重塑与夺回。

对中国而言答案很朴素:看清对方的“内消化”,警惕它把压力外溢、转嫁给别人;稳住战略定力,按自己的节奏升级科技与国防,不被任何人拖入他设计的剧本。别人把军队当工具,我们就把制度当根、把能力当底。

当一支军队学会向个人而非宪制效忠时,枪口最终指向的往往不是外敌,而是自身秩序。我们要做的,是把盾磨亮,把路走稳,让喧嚣的世界对我们无可奈何。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