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310亿油气项目引发多国合作,加拿大“脱美化”,暗藏贸易奥秘

发布日期:2025-11-23 11:00 点击次数:177 你的位置:88彩 > 产品展示 >

大家好,今天犀哥给大家带来个财经小点评,主要说说国际贸易的动向:曾经紧跟在美国屁股后面的加拿大,如今也开始四处物色新朋友了。

其实,这一切都和中日韩自贸区准备重新启动有关,而美加墨自贸区却似乎快要“散架”的大局势有密切关系。到底里面藏着啥玄机呢?

美国“最忠心”的盟友

得先提一句,加拿大过去和美国关系那真是“情深似海”,作为全球第四大石油储备大国,它97%的油气都送到美国,境内的输油管道简直就像直通美国家门一样。

正是因为这份深厚的依赖,加拿大和美国那条漫长的国境线,其实根本不用担心派兵驻守,弄几块界碑就搞定了。这么一来,国防花费低得让人心生羡慕。

不过,依赖这些东西就像谈恋爱,一开始挺热情,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点问题。美国经济一松劲,特朗普搞的“美国优先”也就显露出真面目了,说白了就是自己日子过得不太好,就想着在盟友身上多占点便宜。

加拿大这些年算是吃了不少苦头,一开始为了紧跟美国,还跟中国闹得挺不愉快的。如今终于有点明白了,时隔八年打算重新和中国交流,还准备去访个华,这不就明显是想换个方式,走点不同的路子嘛。

其实加拿大的变化跟俄罗斯的经历挺有关系的,早些年俄罗斯的能源几乎都供应给欧洲,一旦地缘局势出点乱子,结果一下子就被卡住了,没办法只好转向中国、拉拢印度,多找几个“买家”来分散风险。

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也给加拿大敲了警钟,曾经俄罗斯是中国北边的“大麻烦”,在国防上得时刻警惕,投入了不少资金。

现在呢,经过慢慢的沟通和协商,变成了牢固的能源盟友,俄罗斯变成了为中国经济提供能源的“后勤仓库”。这从“互相提防”到“互相扶持”的转变,让加拿大看到,贸易合作不是谁靠谁,而是真正实现平等互利才能走得长远。

加拿大的态度转变

现在加拿大的动作挺频繁的,已经开始四处“结交”朋友了。日本、韩国、荷兰、英国这些国家,都在加拿大投入了不少资金。

有个价值310亿美元的油气项目,英国和荷兰的公司各占40%的股份,日本三菱拿走15%,韩国国家天然气公司占5%,剩下的部分归加拿大本土企业所有。这样一来,不仅有人出钱,提供技术,还能保持主动权。

一旦项目开始运营,日本三菱每年得从加拿大购买210万吨液化天然气。而巴菲特极力推崇的伊藤忠商事,也毫不犹豫,直接投入了72亿美元,签下了长达多年的合作协议。

韩国显得更机灵,三星重工投入15亿美元搞基础设施运营,今年上半年还花了6000万美元购买加拿大原油,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德国也不甘落后,签了一个8年的合作协议,明显是在打算替代俄罗斯的能源供应。

为了让出口更顺利,加拿大正在忙着建东西海岸的油气管道,未来能源出口就能更加方便啦。有趣的是,加拿大还在和印度商量合作的事。

之前加拿大因为境内印度人挺多,有点防备心,但现在印度主动伸出橄榄枝,愿意谈合作、送钱,加拿大也就不再摆架子,合作基本上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儿。

加拿大的这些动作,归根结底就是想搞明白一个事:生活不能只靠一个人,做贸易也不能只依赖一个市场。

过去它一直跟着美国走,表面上觉得挺省事,其实处处都挺被动,美国一咋说,它就得听,自己没啥话语权。现在搞起了多元化,和中国、日本、韩国、德国这些国家都打好了关系,不光能分散风险,还能在谈判中抢占更多主动位置,这才是长远的策略。

加拿大的变化,恰好碰上中日韩自贸区重新启动的时机,这可不是巧合,而是全球贸易格局悄然发生了转变。

中日韩自贸区

中日韩自贸区走的就是平等协商的路子,各自都有拿手的本事:中国有庞大的市场,日本擅长技术,韩国则在产业链方面有优势。合作起来,1+1+1的效果远胜于单打独斗。相比之下,美加墨自贸区,从一开始就由美国说了算,加拿大和墨西哥只能跟着走。这种一言九鼎的模式,迟早会出岔子。

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已经持续了一年,光看表面,像是在互相施压,其实两边都在争取时间,希望能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美国试图用关税来压制中国,可中国市场照样在运转,合作伙伴不断增多。而美国的盟友们,却在悄悄溜走,加拿大就是个不错的例子。

归根结底,全球贸易就像一个巨大的市场,市场容量越大、态度越开放,话语权就越强。中国虽然目前还在经济恢复阶段,但这么庞大的市场规模,谁都想挤进去分点红利。

从加拿大的“转变”,到中俄的“携手合作”,再到中日韩自贸区的推进,其实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全球贸易不再是某个国家单独掌控的局面了。过去那种靠靠山拼实力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了,现在只有走多元化、平等互利的路子,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