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娃哈哈集团公布宗馥莉全额继承宗庆后持有的29.4%股份,这一消息在商业圈引起不小震动。此举不仅意味着财富的正式移交,更象征着中国民营企业权力更替的重要转折点。
据《财经》杂志8月27日报道,杭州娃哈哈集团的股权变更登记已经办妥。宗庆后生前持有的29.4%的股份,通过遗嘱公证由他的独女宗馥莉全部继承。更为关键的是,职工持股会掌握了24.6%的投票权,实际上已由宗馥莉控制,形成一个由46%(杭州上城区文商旅)、29.4%(宗馥莉)以及24.6%(职工会)组成的特殊股权结构。而香港高等法院8月1日的文件显示,宗馥莉与异母弟妹之间的21亿美元信托纠纷依然在拉锯,涉及股权控制权和海外资产分配的这场豪门争斗,也反映出中国企业交接中面对的深层次问题。
2018年娃哈哈职工持股会完成股权回购后,目前只剩下宗馥莉一个成员,这种“集体所有、个人实控”的结构看起来有点矛盾,但其实暗藏深意。从表面来看,职工持股会还是以集体名义存在,但实际上,所有的决策权全都掌握在宗馥莉手中。相比碧桂园杨国强通过设立家族信托来规避财产分割风险,宗庆后选择的方式更具有传统的智慧,既能保持企业治理的稳定,又避免了股权分散带来的管理难题。这种看似“虚位”存在的安排,实际上是对家族企业传承难点的巧妙应对。宗馥莉接手之后,娃哈哈的股权结构虽然走得比较复杂,但各方的利益已在制度设计中提前理顺,为以后公司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香港高等法院的文件显示,宗馥莉和异母弟妹之间关于21亿美元信托的官司还在打,双方在资产怎么分配上死磕得挺厉害。宗馥莉觉得信托的财产得先减掉运营开销,剩下的再按比例分,而弟妹则要全额拿走7亿美元。这事儿不光反映了家族成员对钱财归谁的问题看法不一,也折射出离岸信托制度跟中国传统家族伦理之间的矛盾。类似的情况以前也不少,比如李鸿章在1872年创建轮船招商局时,就曾试图把西方股份制和传统官督商办结合起来,但两者之间的矛盾一直没能完全调和。这次的官司里,宗馥莉和弟妹的立场差异明显,管理和收益的界限搞得模糊,加剧了矛盾。跨制度的商业操作嘛,要是账算不清楚,很容易闹得一团糟,长久不解决的问题就出来了。
宗馥莉的接班经历,折射出民营企业传承的方式正在由单纯的人选决定,逐渐转向制度化设计和规范操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眼于通过设立家族委员会等形式,确保继任流程有章可循,降低个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比如,新希望的刘畅在2013年接管公司时,就试图建立这些机制,为后续管理提供了借鉴。在跨国资产管理和法律框架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中西方的治理理念,也成为新挑战。娃哈哈在声明中提到已完成工商登记,彰显出法律确权的重要性。相较于家庭内部的伦理矛盾,法律文件的约束力更强,也更能保障企业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