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西方报道:中国非可怕,真正令人震惊的是中国率先“消灭”沙漠

发布日期:2025-08-09 11:28 点击次数:99 你的位置:88彩 > 88彩介绍 >

本文所说的事儿都来自靠谱的资料,详细资料在文章最后边有交代。

谁能料到,曾经被叫作“死亡之地”的毛乌素沙漠,在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竟然被一点点变成了绿洲。

这块面积差不多和海南岛一样大的荒漠,正在慢慢从“沙进人退”变成“绿进沙退”,也算是中国生态奇迹的一个缩影了。

看到这样的成就,连一些西方媒体也忍不住说:“中国不吓人,吓人的是中国成为第一个能彻底消灭沙漠的国家!”

沙漠变绿洲

到1959年,国家启动了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工作,那会儿条件其实挺艰苦的,风一吹,沙丘就跑,种下的大树苗也挺难存活下来。

没办法,科研人员和村民只好合力出招,他们先用麦草在沙地上打方格,把沙丘给稳住,然后在上面种沙棘、杨树、柳树之类的树苗,因为这些树不怕干旱,能在沙土地里扎根。

不过,治理沙漠可不是几个人能搞定的事儿,得靠大家一块儿努力,于是政府就召集村民、科研人员和志愿者们,一起大规模地栽树。

就算夏天晒得满身忙汗,冬天冷得手麻木,治沙的队伍也从未歇息过。比如石光银,他就包下了30万亩沙地,种了5300万棵树,还在毛乌素南边修建了一条长达100公里的防风林带。

为了买树苗,他还借了不少债,哪怕家里出了什么大事,他也没有停下来。正是靠着他的坚持,沙地变成了树林,也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到治沙的行列。

再说殷玉珍,她也是个农家妇女,和丈夫一块儿种了超过200万棵树,还建起了5万亩防沙林。他们还修了三条土路,把被沙丘分隔开的村庄都联结起来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平头百姓也没啥复杂的技术,就是一锹一锹挖、一道一道栽,但也正是他们的努力,成为了毛乌素绿色变革的核心力量。

经过三代人的坚持不懈,毛乌素的退化控制率提升到93.24%,绿化覆盖面积超过80%,黄河的输沙量也从每年超过五亿吨降到不足一亿吨。

绿线向北延伸了超过400公里,曾经被称作“沙海”在地图上如今变成了“塞外江南”。毛乌素的绿化对黄河来说真不错,泥沙少了,下游淤积的事情没那么严重,洪水的风险也降低了不少。

植被多了之后,这片地方的天气也跟着变了,降雨比以前多了,空气也不那么干燥。像榆林、鄂尔多斯这些地带,借着绿化的优势,搞起了生态旅游和草牧业,来的人们看看沙漠变成绿洲的景观,挺有趣的。

最重要的是,毛乌素沙漠的治理成果不仅让中国西北的面貌变了样,还赢得了国际的高度认可,毕竟联合国都把它当作全球治沙的典范。

而且根据NASA和波士顿大学的研究显示,从2000年到2017年,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其中四分之一由中国贡献出来,毛乌素沙漠的治理效果也可以说是中国生态修复的一个代表。

中国的治沙经验还被带到了国外,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与中亚、非洲国家交流技术经验,蒙古国采用了麦草方格和无人机喷播的方法,治理戈壁沙漠的工作也在逐步展开。

非洲的一些国家也开始尝试用光伏发电的方法来治理沙漠,改善本地的生态环境。这样的合作不仅仅是技术传授,更让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紧密。

绿色长城

除了毛乌素沙漠之外,三北防护林工程也被认为是人类在生态保护方面最宏大的项目之一。它的范围涵盖了西北、华北、东北这三大区域,总共涉及13个省区,规模相当庞大,总面积达到406.9万平方公里,占了中国国土面积的42%。

这个工程划分成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大约是5到10年,计划种植林面积达到了3508万公顷,想通过这项努力,把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5.05%提升到大约15%。

经过45年的坚持不懈,累计造林面积已经达到3014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5亿亩,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也明显提高到13.84%,重要区域实现了“沙退人不入”到“绿入沙退”的历史性变化。

到了2024年,三北工程迎来了重要关口,国家出资320亿元,启动了287个重点项目,完成了超过5700万亩的造林和草地恢复。据评估,森林面积增长了92%,整体质量也提升了21%。

在宁夏中卫市,经过60多年的艰辛努力,一条大概153公里长、宽度在10到38公里之间的防风固沙墙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全线建成,把沙漠成功逼退了25公里。

而且这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都特别不错,比如说防护林能让粮食产量多增加4%到10%,固沙的植被贡献率达到了37.8%,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高达2.34万亿元,还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几百万农民的生活条件。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