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今年的台风果然是说来就来,毫无铺垫,直接一记重拳砸在了广州人的日常出行上,谁受得了?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明明上午阳光灿烂还计划下班吃什么,转眼间就收到朋友圈和群里的防风“红色警报”轰炸,连共享单车都给你按下了暂停键,都市白领、外卖骑手、赶着上晚自习的学生,不管是通勤“老司机”还是偶尔为之的凑热闹党,通通裹进这场突如其来的暂停潮流里头。
原本说好的城市节奏,一夜之间被台风“桦加沙”搅得天翻地覆——“五停”,那可是官方亲自盖章、大喇叭喊话的行动纲领——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细品一下,基本套路就是一刀切式把大家都拽回家里避风头,不给台风来添乱的机会。
单说共享单车吧,看似最不怕风雨的存在,也被这股天灾逼到暂停营业的地步。
你知道哈啰单车昨晚已经悄悄关门大吉?再看看美团,一向主打“风雨无阻”的黄车,居然也撂挑子不干,说从9月24日零点起全市暂停运营,恢复什么时候?这谁说得准,官方直接告你“另行通知”,这说实话,有点玄。
就剩下青桔单车还啥也没说,但你我都懂,估摸着也悬,毕竟这种情况下,没人能对着台风“硬刚”。
但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魔力让这些平时永远在你身边、随叫随到、24小时陪伴的共享单车,突然间一个个消声灭迹?
难不成小蓝小黄们自己也怕风?或者咱们市民的安全谁来兜底?
事情要是这么简单,还真就没意思了。
风一来车停,这背后可不仅仅是台风说停就停的事。
第一层原因,大伙都能想到。
说白了,安全二字写在公共出行的头顶上,台风横扫,瞬间的风力堪比跑车加速(你去查查台风中心的时速,动不动六七十公里往上窜,想想咱小时候骑破自行车,有个阵风还得歪着身子保持平衡),一不小心甩出去的塑料座套,飘走的小广告牌,那都是小场面,最怕就是骑车人被风裹挟。
谁愿意拿命去博早高峰一单?怕不是看太多美剧以为自己自带主角光环吧?
再说政府的责任也在那摆着,你要是夜里偷偷溜出门,骑着单车和台风赛跑,要是出点啥三长两短,市里可是要担责任的。
为了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防风指挥部干脆一句“五停”,先把能停的都停掉,捏死风险的芽儿。
毕竟这年头,出了意外各家都跑不掉,哈啰也好,美团也罢,哪怕青桔装聋作哑,都没法置身事外。
你说要是不停,共享单车满大街飞,碰上乱停乱放、车子刮倒砸到人或砸到车,或者某条公众号推送一天说了仨事故,这责任谁兜?
运营平台有口难辩;相关部门要被追责;骑车人家属哭天喊地,城市各方矛盾全爆了出来。
说得玄乎一点,这就是一种临时城市“止损”机制。
台风不是每年都有,但安全事故可一出就登大新闻,所以宁愿多些人抱怨地铁挤、打车难、步行崩溃,也得先把意外发生的概率压到最低,反正“风头一过”啥都能复原,安安稳稳度过难关才是硬道理。
讲真,外卖骑手这几天估计要跟老板杠上了。
平时指望小电驴和共享单车送单,这会儿主力交通工具一个个下线,只能用脚丈量人生或者看谁能抢到运气爆棚的出租车。
更别提学生党,特别是校园分布在市中心那些,最近连个代步神器都没了,只能乖乖蹲家里自习,再也别YY“风雨无阻进教室”那传奇场面了。
当然也有例外啊,每次这种级别的天气出来,总要有几个“逆行者”发段子发视频,撩人心弦的那种,比如某某某:我顶风骑到了公司,感觉自己“与天斗”,后面配上狂风暴雨视频,再加一句——“别学我,命重要”。
笑归笑,热闹归热闹,真遇上恶劣天气,大家还是得长点心。
再说,这也考验着平台的应急调度和信息发布能力不是?
哈啰和美团都动作挺快,说停就停,还同步放出了正式公告,无缝对接,操作很到位。
青桔嘛,可能还在走流程?或者蓄势待发?管他的,反正有无数“信息搬运工”等着立flag,一旦消息出来,不到五分钟就全网沸腾。
不过说到这儿,你会不会觉得有点无奈?
别说现代都市生活“智慧出行”多么方便,终究还是得向大自然低头。
之前拼命推广的城市单车慢行系统,这一波台风面前仿佛归零,一夜之间街头单车消失得干干净净,倒是难得让马路恢复到“原生态”。
其实回头看看,类似的极端气象年年都会带点花样,但共享经济生态怎么应对,还是本事的体现。
不信你看,两年前亦有一场大台风“圆规”过境,广州那时临时封闭了地铁,滴滴顺风车暂停上线,地面出行全线缩水,短短几小时,社交平台热搜轮番洗版。
有网友调侃:“台风一拐弯,城市生活就碎了半秒”。
你说这不是现实版黑天鹅事件吗?
等恢复运营后,单车平台要不要做安全检查?坏了的车丢哪去?乱停乱放清理咋办?这些全是大考验,整个产业链一环扣一环,任何一个点掉链子都能被人揪出来晒晒太阳。
当然,光说运营和监管还不够,人心和情绪才是决定这种“暂停”社会氛围的隐形变量。
许多上班族其实心里挣扎过,要不要冒着风雨赶时间,要么等个Uber非得被宰一刀,抑或步行一个小时到公司门口气喘吁吁。
谁都盼着,恢复时间能早点官宣,“暂停”后的复工节奏别出幺蛾子——毕竟,有的企业真就拿“五停”当成风口操作,出于考勤、人力安排,难免多一层信息误差,影响员工权益。
你信不信,那些没赶上“暂停”通知的市民,很可能在凌晨以后才发现单车APP打不开,街头刷不到车,又得一边和公司请假一边想法子赶路,多少还是会抱怨平台、吐槽城市应急有短板。
但换个视角想想,能在气象预警下及时果断“一刀切”,这也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一种无奈进步,不然后果是不可控的。
有个老梗反复被提起,“互联网让世界变小,一场台风让大家回到原点”——城市停摆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就拉近了。
邻里守望、地铁拥挤、等候巴士、楼下便利店“空降”热饮,这些日常被忽略的点滴,忽然间又成了生活的主角。
而共享单车,虽然暂时消失在暴风雨中,却意味着城市对安全底线的坚守。
说白了,没有什么“智能交通”能在极端天气下替代人的安全判断。
哪怕全网再发急救实用攻略,真实的生命安全感还得靠集体“慢暂停”。
诸位要问:“这玩意儿是不是只是暂时的”,“恢复以后会不会推陈出新?”我倒觉得,还是那句话——真正能考验共享平台和城市应急本事的,从来不是平时谁起得早,而是谁在风雨关头扛得住。
等台风过境,城市归于平静,单车们归来,你会不会突然更加珍惜那些平凡日子的顺畅出行和路边的小黄小蓝?
大家伙如何看待这次“五停”和共享单车的暂停运营?台风天你会选择怎样出行?评论区聊聊你的奇葩经历或“生存攻略”吧!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