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国际政治就像一场大型默剧,大家都不说话,全靠动作和表情。谁的表情最到位,谁的动作最夸张,谁就是主角。最近加勒比海这场戏,主角是“福特号”航母,但最懂剧本的,是古巴。
那个叫张志东,外号“王哥”的毒贩,不是演员,他只是个道具。一个好用的,能让所有人都看懂导演意图的道具。
毒贩,最好用的舞台道具
我们总喜欢把缉毒想象成一场正邪较量,警察英勇,毒贩狡诈,最后正义战胜邪恶。这故事好听,也适合拍电影。但在国家这盘棋上,一个毒贩的分量,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他更像是一个测试纸,或者说,一个投名状。
“王哥”的履历很精彩,空壳公司,跨国洗钱,从墨西哥越狱,甚至想去俄罗斯碰碰运气。这经历拍成剧,能火。但对大国来说,这些花里胡哨的个人能力,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文不值。美国要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通过“要他”这个动作,看看谁会递过来,谁会假装看不见。
所以你看,整个过程快得像一场闪电战。古巴抓人,交给墨西哥,墨西哥再转给美国。程序严丝合缝,但速度快到不合常理。这说明什么?说明交接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态度”。态度这东西,宜早不宜迟,晚了就馊了。
古巴的“阅读理解”满分
古巴这次的阅读理解能力,绝对是满分。当“福特号”航母带着一群小弟在加勒比海“打渔”——哦不,是“禁毒”的时候,这道题就已经出好了。题目是:你看我来了,你打算怎么办?
这是一道开放题,但选项其实只有一个。
古巴的经济状况,大家都清楚。被制裁了半个多世纪,像个长期营养不良的人。旅游业是为数不多的输血管,疫情一来,直接被掐断。旁边委内瑞拉这个“加油站”自己都快没油了,援助自然也跟不上。这种时候,最怕的是什么?是节外生枝。
窝藏一个被美国定了性的“国际毒枭”,就是最大的节外生枝。这就像你穷得叮当响,邻居家那个最有钱也最横的壮汉,开着坦克在你家门口转悠,说要找一只偷他家玉米的耗子。这时候,你就算再讨厌他,也会赶紧把家里所有长得像耗子的东西都扔出去,哪怕那只是一只仓鼠。
马杜罗,演砸了的前车之鉴
旁边就有一个现成的反面教材——委内瑞拉的马杜罗。他还在社交媒体上高喊“和平”,希望用语言感化对方。这就像对着一艘航母念诗,除了能感动自己,毫无用处。
马杜罗的处境,就是古巴不想看到的未来。美军舰队在你的海岸线常态化溜达,制裁名单一天比一天长,国内问题越积越多。你说再多软话,对方的军舰也不会后退一米。因为人家看的不是你怎么说,而是你怎么做。
古巴看懂了,马杜罗的“说”,换不来任何东西。所以古巴选择了“做”。交出“王哥”,这个动作清晰、明确,不带任何含糊。翻译过来就是:大哥,我懂规矩,这块地我不想惹事,您忙您的。
权力游戏的唯一规则
说到底,这不是一个关于毒品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权力的故事。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所谓的原则和立场,有时候会变得非常灵活。正义有时候很贵,但活下去永远是刚需。
我们普通人看新闻,总喜欢分对错,站立场。但对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在夹缝中求生的国家来说,他们首先要算的是利弊,是生存成本。古巴交出“王哥”,不是背叛了谁,也不是屈服于谁,它只是在当前牌局下,做出了唯一能让自己留在牌桌上的选择。
这颗叫“王哥”的棋子落下,棋盘上的格局就更清晰了。谁是棋手,谁是棋子,谁是旁边那个连上桌资格都没有,只能看着干着急的,一目了然。
那么,你觉得,这场大戏的下一幕,会发生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