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傍晚,雅加达国防部大楼门口的红毯还没卷起来,印尼防长普拉博沃的“官宣”已经炸场:12架歼-10CE,连导弹带培训,90亿美元,成交!镜头里他拍着讲台,声音透过十二台摄像机同步直播,像极了双十一零点抢单的买家。
72小时后,同一张讲台,同一拨记者,剧情反转得比爪哇海的风还快——“采购尚未定案,仍在技术评估。”话音落地,闪光灯一片惨白,直播间弹幕刷出满屏问号:刚塞进口袋的订单,怎么又掏出来抖灰?
印巴空战给歼-10CE镀上的那层金,还在发烫。5月7日凌晨,旁遮普上空,雷达屏里一个光点突然加速,三分钟后,法制“阵风”的应答信号永远消失。海外开源平台“可视确认”连夜更新战果:歼-10CE首杀,导弹射程94公里,命中率100%。视频被剪成15秒短视频,在TikTok狂飙2.3亿次播放,评论区里全球军迷排队刷“Chinese jet OK”。
印尼空军参谋长当即在国会听证会上掏出平板,把这段视频循环播放三遍,当场申请“紧急追加现代化预算”。10月29日,普拉博沃顺势喊出90亿美元,国内媒体头版大字:“中国战鹰即将驻岛”。股民更疯狂,军工板块次日开盘十分钟涨停。
印尼财政部2025年预算总盘子仅2160亿美元,公共债务已占GDP的42%。90亿美元,等于全国一年基建拨款的一半。10月31日,财政部长英卓华在闭门会议甩出一张Excel:若动用外汇储备,印尼盾兑美元可能再跌3.2%,进口食用油成本抬升,明年开斋节油价恐破1.8万盾/升。议员们听完集体沉默,预算委员会连夜把提案改成“继续考察”。
空军内部对型号仍有分歧。歼-10CE属单发中型机,作战半径1250公里,跨岛巡逻需两次加油;而印尼国土横跨赤道,从北到南5300公里,飞行员更偏爱双发重战。11月1日,空军学院匿名简报流出:若选歼-10,需新建三座前沿加油基地,总预算再涨12亿美元。简报最后一行字被标红——“不如追加F-16 Block 70升级包,单价只要1.1亿美元”。
10月30日,五角大楼对外发布“印太安全新框架”,白纸黑字写着:向印尼提供4.5亿美元军援,专项用于“现有F-16机队延寿与雷达升级”。援助包附带一条柔性条款——“采购美制武器可获额外零利率贷款”。路透社解读,这是华盛顿用金融杠杆对冲中国战机渗透东南亚的又一次“软封堵”。
11月1日凌晨,中航技包机悄悄降落在哈利姆机场,随行带来一台1:1座舱模拟器,邀请印尼飞行员“先飞后买”。现场照片显示,座舱界面已切换为印尼语,油门杆侧壁刻着“和平使命2026”字样。中方工程师承诺,如果订单落地,生产线可前移南昌,三个月内交付首批四架,剩余八架在印尼本土完成总装,技术转让比例不低于60%。
消息传回国内,社交媒体炸锅。有人调侃“空战版直播带货”,也有人担忧“技术白送是否划算”。可军贸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十年前,泰国用白菜价拿下VT-4坦克生产线,如今成了中国装甲车辆在东南亚的“售后4S店”,回头客把仓库挤得满满当当。
夜色下的雅加达港,浪头拍岸,像计时器一样提醒各方:印尼空军平均机龄23年,替换窗口只剩五年。歼-10CE能否复制VT-4的逆袭,F-16升级包会不会截胡,90亿美元大单最终花落谁家,悬念仍高悬。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旁遮普上空的火球已经把“中国制造”四个字烧进全球军贸的排行榜,接下来,就看谁愿意为第一张订单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