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30县霸榜中部百强,巩义领跑中部第五
县域经济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正成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撑。
11月6日,赛迪顾问发布2025赛迪中部百强县榜单,河南省以30个上榜县(市)的总数,位居中部六省首位。
从榜单格局看,河南县域经济在中部地区呈现出“领跑”态势,不仅上榜数量最多,且在前50强中占据了15个席位。
巩义市位列河南第一、中部第五。与此同时,永城、中牟等地也在全国百强县中占据一席之地。
01 河南领跑:区域经济格局重塑
本次中部百强县榜单呈现出明显的梯队格局,形成了 “河南领跑,湖北、湖南、安徽紧随,江西、山西追赶” 的态势-3。
河南省以30个入榜县(市)居首,湖北、湖南、安徽分别以23个、20个、19个紧随其后,构成第二梯队-3。
江西和山西上榜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为6个和2个。
从经济规模来看,中部百强县展现出显著的“头雁效应”。数据显示,中部百强县2024年GDP总量达6.5万亿元,前10名形成了“万亿梯队”-3。
县域经济的单体规模也在持续升级,GDP800亿元以上的县市从2021年的13个增至2025年的18个,GDP500亿元以上的县市从43个增至62个-3。
02 全国视野:河南县域的跨越与挑战
在全国层面,河南县域同样展现出不容小觑的实力。在7月23日发布的2025赛迪百强县市榜单中,河南有3地上榜,包括巩义市(48位)、永城市(60位)、中牟县(70位)。
全国百强县是县域经济增长的“领头雁”,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5%的GDP。
从地区分布看,全国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7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2席,东北地区3席,东部地区优势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日报刊发的2025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还显示了河南县域在多领域的全面发展。
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河南新郑市、巩义市、荥阳市、禹州市、长垣市、长葛市、永城市等多地榜上有名。
03 经济脉动:百强县的发展动能
河南上榜县市的经济运行数据,揭示了百强县的发展活力。
永城市2025年1-4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其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4。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6.43亿元,同比增长8.0%。
登封市2025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1和1.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0%,民间投资活力不断增强,同比增长32.8%。
辉县市2025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高于新乡市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23.75亿元,同比增长7.0%。
这些数据从微观层面展现了河南县域经济的活力源泉。
04 梯队分布:河南上榜县全景图
从榜单具体排名看,河南上榜县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梯队分布。
前列力量:除巩义(第5位)外,永城(第9位)、中牟(第12位)、新郑(第21位)、济源(第22位)、禹州(第23位)等县市也位居前列。
中坚力量:长葛(第24位)、长垣(第27位)、林州(第31位)、新密(第34位)、汝州(第39位)等构成了河南县域经济的中坚力量。
后续力量:灵宝(第52位)、尉氏(第54位)、伊川(第57位)、襄城(第58位)等县市也展现出不容小觑的发展潜力。
区域突破:值得关注的是,豫东地区的鹿邑县(第67位)和太康县(第92位)此次也成功入围,彰显了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提升。
从巩义到永城,从中牟到新郑,河南县域经济正在经历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GDP800亿元以上的县市数量在四年间从13个增至18个-3。
县域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其经济发展质量关乎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河南县域在中部地区的集体崛起,不仅反映了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更预示着中部崛起战略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