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沈阳五爱市场九月迎社保大考:小老板们的难,劳动者的盼

发布日期:2025-08-09 10:53 点击次数:65 你的位置:88彩 > 产品展示 >

沈阳五爱市场九月迎社保大考:小老板们的难,劳动者的盼

九月的沈阳街头,五爱市场的招牌在秋阳下泛着旧漆的光。王姐蹲在自己经营的日用品摊位前理货,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计算器——这个用了十年的老伙计,按键缝里还卡着去年算错账时崩出来的碎纸片。"9月1号就得交社保了。"她突然嘟囔了一句,抬头看了眼墙上贴的"诚信经营"奖状,那是去年市场管理方发的,现在看着倒像块石头压在胸口。

在五爱市场转一圈,十个摊位得有九个挂着"招工"的红牌子。卖裤子的张哥摊位前,26岁的小刘正低头叠着牛仔裤,裤脚沾着线头。"我在这儿干了三年,老板从来没提过社保。"小刘搓了搓手,指节上还留着早上搬货蹭的灰,"每月挣四千八,除去房租吃饭,剩不下啥。要是交社保,估计工资得降?或者老板要涨点价?"他抬头看了眼张哥,后者正低头拨拉着手机里的进货单,屏幕光照得脸上阴晴不定。

这条承载着沈阳人记忆的老市场里,藏着太多这样的"王姐""张哥"和"小刘"。服装、日用品、五金、劳保,两千多家商户挤在几千平米的大棚里,靠的就是薄利多销。一位做了十五年箱包生意的老板老陈给记者算了笔账:他雇了三个店员,每人月薪五千,加上自己一家三口的开销,每月成本得三万多。"现在每条皮带利润不到十块钱,一天卖二十条才赚二百。"老陈掰着指头数,"要是给三个店员交社保,每人每月得掏一千二,一个月就是三千六——够进两百条皮带的成本了。"

政策不是空穴来风。记者从沈阳市人社局了解到,这次社保新规重点针对的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目的就是把过去"应保未保"的群体全覆盖。以前社保征收主要靠社保部门,和税务系统信息不通,有些小老板钻空子,要么按最低基数交,要么直接不交。"现在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系统里能比对工资发放和社保缴纳数据,想漏缴可没那么容易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

但政策落地哪有这么简单?在五爱市场做了十年保洁的赵阿姨就犯了难:"我今年52了,要是老板给我交社保,得补缴之前十年的费用吧?那得掏不少钱啊。"她掰着手指头算,就算每月补五百,一年就是六千,十年就是六万,"我这把年纪,还能干几年?补的钱会不会打水漂?"而像她这样超过退休年龄的员工,在五爱市场不算少数。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政策对劳动者确实是好事。小刘就坦言:"虽然担心工资降,但要真交了社保,以后看病能报销,老了有养老金,总比现在'干一天算一天'强。"他手机里存着老家父母的照片,父亲去年住院花了三万,医保报了一万五,剩下的全是自己掏的,"要我在沈阳交了社保,父母用不上,至少自己以后有个保障。"

小老板们也在想办法。张哥打算把裤子的批发价每条涨两毛,"零售价涨五毛,顾客应该能接受。"王姐则想着把摊位转租一半,减少雇人数量,"实在不行,我自己多干点,总比交社保划算。"也有老板表示:"交社保是应该的,员工稳定了,生意才能长久。"他指了指墙上贴的员工考勤表,"你看,小刘都在这儿干了三年,要是没社保,说不定早跳槽了。"

说到底,这事儿难在平衡。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小老板们要生存,劳动者要权益,三方都得往前迈一步。有人建议政府能不能给小微企业点补贴,有人希望分阶段执行,还有人琢磨着转型做线上,减少线下雇人成本。不管哪种办法,核心都是让政策"软着陆",别让小老板们寒了心,也别让劳动者空欢喜。

夜幕降临,五爱市场的灯陆续亮起来,照得摊位上的商品泛着暖光。王姐终于理完货,锁上摊位的玻璃柜,手机里弹出女儿发来的消息:"妈,我考上教师编了,以后有社保啦!"她看着消息笑了笑,把手机揣进兜里——这或许就是希望,政策在变,生活在变,但日子总得往前看。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