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俄军吃尽苦头!海马斯在中国军队眼中,真实战力曝光,美军傻眼

发布日期:2025-09-18 14:03 点击次数:73 你的位置:88彩 > 产品展示 >

2022年8月,红利曼的战场上炮火连天,一则关于猪的流言,却比炮弹飞得更快,让无数俄军士兵听了之后,后背直冒冷汗。

传闻是这么说的:当时一支俄军部队在个养猪场附近扎营,结果被乌克兰的“海马斯”火箭炮来了个“饱和式投喂”。阵地瞬间就成了一片火海,那叫一个惨。

混乱中,有些俄军士兵光顾着自己逃命,把受了重伤的战友就那么丢在了原地。好巧不巧,被炸烂的猪圈里,一群幸存的猪饿得眼都绿了,摇摇晃晃地跑了出来。最后……那些动弹不得的伤兵,竟成了猪的盘中餐。

这故事真假难辨,但它就像病毒一样,在俄军里疯狂传播。它带来的心理阴影,比“海马斯”本身还可怕。一时间,“海马斯”成了死神的代名词,也成了乌军翻盘的“黄金AK”。

那么,这个在乌克兰战场上被捧上神坛,甚至能搞出“猪吃人”传闻的武器,要是放在咱们解放军的评估体系里,到底能算个什么段位?

一炮干翻指挥所

“海马斯”之所以能封神,靠的就是一手精准到变态的“点穴”功夫。

在哈尔科夫和赫尔松那两场关键的大反攻里,乌军的第66和93机步旅跟尖刀似的,渡过北顿涅茨克河,直插俄军后方。

在这场玩心跳的穿插作战里,“海马斯”扮演的角色,简直就是个幽灵刺客。它那GPS加惯性导航的组合拳,让它的准头高得离谱。

俄军过去以为高枕无忧的弹药库、指挥所、后勤中心,一个个在地图上被“海马斯”精准地抹去。

你想想那画面,指挥链条说断就断,后勤补给说没就没。前线的俄军部队一下子就成了没头苍蝇,各打各的,彻底懵圈了。

更让俄军憋屈的是它的射程。高达80公里的攻击半径,不仅乌军手里当时没啥炮够得着,连俄军的常规火炮也只能干瞪眼。

这就形成了一种流氓打法:“我能舒舒服服地打你,你却连我的影子都摸不着”。俄军没办法,只能把部队打散,减慢推进速度,整个作战节奏都被拖垮了。

除了物理摧毁,“海马斯”还是一把诛心之剑。它打得又快又突然,俄军士兵吃饭睡觉都得提心吊胆,生怕下一秒就有发火箭弹从天上掉下来。

那种神经时刻紧绷的感觉,极大地消耗了部队的士气。再配上那个“猪吃人”的恐怖故事,恐惧在军营里发酵,真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

神仙也怕导航偏

不过话说回来,任何武器被吹得天花乱坠,都肯定有它的命门。“海马斯”在乌克兰之所以打得风生水起,很大程度上是那里的战场环境,把它的优点无限放大,又恰好避开了它的短板。

它最大的软肋,就是对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依赖。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内功再深厚,命脉却攥在美国人手里。

一旦碰上强力的电子战干扰,它的制导系统就可能抓瞎,准头断崖式下跌。说白了,就是个高度近视眼,被人把眼镜摘了。

后来的战况也证明了这一点。等俄军回过神来,系统性地祭出电子战大杀器之后,“海马斯”配的GMLRS弹药命中率一度掉到了55%,这可就有点尴尬了。

其次,“海马斯”这玩意儿也很挑地方。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或者赶上大雾、暴雨这种鬼天气,它的制导一样会受影响,精准度大打折扣。

再有就是火力持续性的问题。为了跑得快,“海马斯”用了轮式底盘,代价就是载弹量少得可怜,一次只能带6枚火箭弹。

在一场高强度战斗里,叮叮咣咣打完一轮,就得赶紧掉头回家找奶妈补给。战场上分秒必争,这点“空窗期”有时候是致命的。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它的弹药供应完全看别人的脸色。给多少,什么时候给,都得看华盛顿那边的心情。尤其是特朗普总统上台后,强调“美国优先”,每一笔军援都算得精明。一旦补给线卡壳,这“战神”就只能趴窝,成了一堆废铁。

不好意思我们有更好的

所以,当咱们把视角从乌克兰拉回到国内,用解放军的标准来重新审视“海马斯”时,得出的结论可能有点“凡尔赛”:这武器不错,但也就那样了。

没别的原因,因为在咱们陆军的装备库里,早就有了更猛的家伙——PHL-191型远程火箭炮,军迷口中“全球现役最强远火”,可不是白叫的。

如果说“海马斯”是玩“点穴”的,那咱的191火箭炮就是既能“点穴”,又能“开碑裂石”的全能选手,在几个核心指标上,对“海马斯”形成了降维打击。

先说最简单粗暴的射程。“海马斯”常规射程80公里,而191火箭炮的最大射程,能达到惊人的500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这已经不是火箭炮和火箭炮的差距了,这简直是拿短程弹道导弹在欺负人。在191的射程里,“海马斯”连还手的资格都没有。

再看火力和灵活性。“海马斯”一次装6枚227毫米火箭弹,或者1枚大家伙。而191则是个“弹药自助餐”,它可以装10枚300毫米的,或者8枚370毫米的,甚至能扛着两枚750毫米的“大宝贝”。论火力密度和打击选择,甩开“海马斯”好几条街。

最关键的,是抗干扰能力。前面说了,“海马斯”在俄军电子干扰下成了“半瞎”。而我们的191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怎么打仗。

它的火控系统,同时接入了北斗导航、天上的无人机和地面的雷达站。这就等于有了三套独立的眼睛和大脑,信息来源多得是。

这意味着,就算敌人拼了老命搞电子压制,191火箭炮照样能通过多种渠道修正弹道,保持极高的命中率。在这方面,它能把“海马斯”按在地上摩擦。

结语

当然,平心而论,“海马斯”也有它的优点。比如在没干扰的理想情况下,它的GMLRS火箭弹精度能到2.1米,这个数字确实顶尖,比191的一些弹种还要略好。

而且它重量轻,机动性好,方便用运输机全球空运,打个快速反应还是挺香的。

但在现代体系化战争中,单一的优势已经很难决定胜负了。你精度再高,一干扰就打偏,那还有啥用?你机动性再好,据说故障率也不低,一来二去,优势也就没了。

因此,在我们看来,“海马斯”是一款厉害,但厉害得有限的装备。它在一个没有完整防空和电子战体系的对手面前,或许能作威作福。

但如果想用它来对付一个拥有全套“体系”的强国,那恐怕就不是谈虎色变,而是关门打狗了。毕竟,咱家的武器库里,比它打得更远、更狠、更硬的家伙,有的是。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