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觉得,最近身边叮叮当当的声音就没停过?
路在修。楼在盖。塔吊一天转到晚。
你觉得这是在干嘛?搞基建献礼?
别天真了,这是一座城市在给自己上强度,生怕在内卷的牌桌上被人一脚踹下去。
你看到的每一台挖掘机,每一次封路,背后都是一座城市的焦虑和求生欲。
今天我们聊的汕头,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缩影。
前八个月重点项目投资干了536个亿,省重点项目进度超了7.4个百分点。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翻译过来其实就一句话:别睡了,起来嗨。
很多人一看到“重点项目投资”,脑子里就自动打上“宏大叙事”的标签,觉得这玩意儿跟自己没啥关系,反正就是政府画大饼。
这就属于典型的,只看到了K线图,没看到背后交易员的表情。
任何一个城市的所谓发展,本质上都是一场残酷的商业模式迭代。
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型产品。市民是用户,企业是商家。
平台要想活下去,就得玩命拉新、促活、防流失。
怎么拉新?靠产业。怎么促活?靠基建。怎么防流失?靠民生。
你看,汕头这几个月的操作,完美踩在了这三个点上。
先说产业,这是城市这部手机的核心处理器,决定了你跑分高不高,能不能带得动大型游戏。
汕头搞了195个产业工程,又是智慧物流分拨中心开工,又是纺织印染项目完工。
这套操作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不是为了让报表好看,而是为了回答那个灵魂拷问:“企业凭什么来你这,而不是去隔壁老王家?”
以前的招商引资,是“我给你地,给你政策,你看着办”。
现在的玩法不一样了,讲究一个【喂到嘴里】。
产业园区给你建好,配套设施给你拉满,甚至上下游产业链都帮你撮合一下。企业拎包入住,插上电就能开干。
这就是所谓的【快种快收】模式,在今天这个环境下,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没空跟你玩儿养成系。谁的服务更到位,谁能让企业更快地赚到钱,资本就往哪里跑。
那个什么智慧物流分拨中心,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给电商、外贸这些商家修了一条高速公路,让他们的货能跑得更快,成本更低。
而节能节水的纺织印染项目,是在干嘛?是在给传统优势产业打补丁,告诉外界:我虽然传统,但我还能升级,还能卷。
这就是商业的现实,你不进化,就等着被淘汰。城市也一样。
再说基建,这是城市这部手机的操作系统和硬件。
路网、管线、水电,这些东西平时你感觉不到,但一旦出问题,你整个人都不好了。
汕头砸了141亿搞基建,又是汕南大道,又是樟林古港片区改造。
这事儿不能只看表面。
修路,真的是为了让你开车快几分钟吗?是,但又不全是。
一条路,打通的不是两个地理坐标,而是两个经济板块的任督二脉。它让生产要素——人、货、资本——流动得更快。
效率,就是这么从钢筋水泥里挤出来的。
产城融合示范区,名字听着有点绕,翻译过来就是:别光建工厂,旁边把生活区也给我搞起来。
人不是机器,人得生活。你不能指望高端人才白天在现代化厂房里搞研发,晚上下班回到城乡结合部吃隆江猪脚饭。
这不是歧视猪脚饭,而是说,硬件配套必须跟上,否则你拿什么留住人?
基建,就是城市在给自己疯狂堆料,把屏幕换成OLED,把电池换成5000毫安,把快充干到120瓦。
为的,就是在用户(市民和企业)体验上,干翻对手。
最后说民生,这是最容易被忽略,但其实最要命的一环。
这是城市的用户留存策略。
学校、医院、老旧小区改造,这些东西看着琐碎,花钱多,见效慢,但它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温度和口碑。
汕头搞了144个民生保障工程,又是新建学校,又是改造老小区。
学位紧张,是所有家长的痛点。你产业搞得再牛,孩子没书读,人照样跑路。
科利园实验学校、凤翔中心小学外埔分校,这些项目的完工,就是在给城市的未来续费。一个学位,可能就锁住了一个家庭,以及这个家庭未来几十年的生产力和消费力。
老旧小区改造,更是门艺术。
你觉得是刷刷墙,铺铺路?
错了。
它的本质,是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去修复城市发展过程中留下的BUG,提升老城区用户的居住体验。这就像给一款经典老游戏打高清补丁,虽然核心玩法没变,但至少画面能看了,玩起来不那么闹心了。
这背后其实是一笔经济账,把整个片区推倒重来,成本太高,周期太长。小修小补,快速迭代,反而性价比最高。
所以你看,所谓的城市发展,哪有什么温情脉脉。
产业、基建、民生,这三者本质上是一个逻辑闭环。
用产业吸引企业和人(拉新);用牛逼的基建提升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促活);再用完善的民生配套把他们留下来,让他们安居乐业,持续为这座城市创造价值(留存)。
这套组合拳,就像一场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的拳头最硬,而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能连续打出刺拳、摆拳、上勾拳。
汕头这前8个月的报告,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可能觉得数据枯燥,但在专业人士眼里,能看出心率、血压和新陈代谢的速率。
它告诉你,这个选手正在疯狂加大训练量,准备下一场比赛。
过程肯定是痛苦的,噪音、拥堵、不便,都是阵痛。
但没办法,商业世界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你不折腾,不给自己上强度,最后就只能在时代的角落里,看着别人家的塔吊,流下羡慕的口水。
毕竟,发展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发展来解决。
躺平,是最奢侈的姿态,可惜大多数城市,都没这个资格。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