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专机降落伦敦的最后一刻,一份迟到近一年的条约终于签署。 默茨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在文件上落笔时,距离法德领导人罕见地连续踏足这个“脱欧国家”仅隔一周。
此刻,俄罗斯杜马的核战警告正震动西方,攻击加里宁格勒将触发“包括核手段的报复”。
当乌境内波兰工厂被炸毁、5名公民流血倒地,北约选择了集体沉默。 一边是英法德抱团深化军事合作,一边是核威慑下无人敢踩红线的现实,欧洲的“团结自救”剧本,正在美俄夹击下露出裂痕。
7月12日,德国总理默茨的专机飞抵伦敦。 他的行程带着“补作业”的紧迫感,前任朔尔茨去年8月与英国达成的合作协议,因政府更迭被搁置近一年。
在访问的最后一刻,默茨与英国首相斯塔默签署了这份涵盖国防、交通和能源的条约,核心条款直指“武装袭击时相互援助”。
这已是七天内第二位欧盟巨头踏足英国
马克龙此前以“拯救欧洲”为口号在英国议会演讲,呼吁减少对中美依赖,并与英方承诺十年内交付新型远程导弹系统。
三国高层密集互动背后,是特朗普关税大棒与俄罗斯军事威胁的双重压迫。 德媒毫不掩饰地点破,联防俄罗斯、对抗美国,才是欧洲“三驾马车”重启合作的核心逻辑。
抱团真的能取暖吗? 三国对美态度温差显著,默茨誓言联手英国对抗美国贸易攻势,马克龙强调战略自主,英国始终未明确表态。
一位欧盟外交官私下吐槽,“德国想挡关税,法国想建军队,英国只想找个新靠山”。
俄罗斯国家杜马高级官员斯卢茨基的核警告震动西方。 导火索是美军将领公开宣称“北约能抹掉加里宁格勒”,这块被波兰和立陶宛包围的俄罗斯飞地。
斯卢茨基的回应斩钉截铁,“攻击这里将触发包括核手段的报复”。
130万大军正在乌东集结
顿涅茨克西北部,俄乌双方调集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兵力,无人机侦察显示堑壕体系蔓延数十公里。
俄军T-14坦克产量激增40%,S-500防空系统加速部署;乌军则等待西方承诺的F-16战机,美国军援已停滞三个月。
2024年俄罗斯修订核准则,明确“常规攻击威胁国家生存即可用核武器”,实际降低了核门槛。 5月俄军“雷霆”演习中,20万导弹兵取消休假,核潜艇进入战备,与北约“坚定正午”军演针锋相对。
战火溅到北约成员国身上时,联盟的“集体防御”神话瞬间破灭。 7月16日,俄军导弹精准击中乌克兰境内波兰木地板企业Barlinek的工厂,5名波兰公民重伤。 基辅立刻定性为“对北约的集体挑衅”,敦促华沙启动共同防御条款。
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出示工厂坐标证据,指控袭击“绝非误炸”。 德国呼吁“冷静”,法国提议“外交解决”,美国仅表示“重新评估制裁”。
集体防御第五条,这个曾为“9·11”事件启动的神圣条款,此刻沦为外交辞令的背景板。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2022年北溪管道被炸时,瑞典调查结果始终未公开;2024年俄港口遇袭,北约选择淡化处理。
兰德公司兵推早已预言,俄军突破波罗的海防线仅需58分钟,北约援军到位要36小时,爱沙尼亚驻北约代表哀叹“我们只是人肉绊索”。
特朗普的阴影笼罩着欧洲所有决策。 他要求北约盟国将军费提到GDP的5%,否则“考虑退出集体防御”;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10%关税,威胁汽车关税升至20%。
欧盟试图用“防务自主”对冲风险,设立50亿欧元防务基金,法德推进六代机研发。 现实骨感,欧洲军费总和(3800亿美元)不足美国(8860亿美元)一半,19种战斗机型号导致后勤混乱,连德国坦克升级都依赖美国技术。
经济根基也在动摇
德国连续三年衰退,法国财政赤字突破GDP的6%,公共债务率超100%。 欧盟测算:若要满足特朗普军费要求,法意西三国需削减相当GDP4%的支出,相当于每年砍掉800亿欧元福利。
欧洲内部的裂痕比俄乌战场更深刻。 马克龙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抱怨,“德国和法国像两个生锈的齿轮,带不动欧洲机器”。
波兰将国防开支飙至GDP的4%,立陶宛狂买美制装甲车,西欧国家更担忧难民和通胀,极右翼在德国支持率突破30%,法国一年换了四位总理。
军事资源分配映射地缘割裂,距莫斯科越近的国家,对乌军援越慷慨。 爱沙尼亚人均援乌金额是法国的16倍,而希腊因与土耳其矛盾,拒绝向乌克兰转赠S-300导弹。
46家波兰企业因乌工厂遇袭暂停在乌业务,欧盟委员会为“是否补偿波兰损失”吵了三天。 最终达成的方案是,从乌克兰重建基金中拨付0.2%作为“风险补贴”这笔钱仅够覆盖一家中型工厂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