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兵推细节:日本主动按下“核按钮”
2024年2月,美日联合兵棋推演代号“锋刃”,首次将中国设定为台海冲突假想敌。 推演中,日本自卫队军官三次提议美军对中国实施核打击,而美方竟在“中方未首先使用核武”的设定下同意了请求。 中国是全球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大国,而日本作为唯一遭核爆的国家,却主动要求核威慑。
日本防卫相中谷元事后否认爆料,却拒绝公开推演细节,仅强调日本“致力于无核化”。 这种欲盖弥彰的态度,被日本《共同社》直斥为“对和平理念的背叛”。
二、核野心实锤:47吨钚与7835亿美元投资
日本一边高喊“无核三原则”,一边囤积47吨分离钚,足够制造6000枚核弹头,威力相当于朝鲜核武库的120倍。 这些钚名义上是“民用储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多次质疑:日本核电站年消耗钚量不足8吨,囤积量远超实际需求。
更隐蔽的是资金布局。 2025年,日本金融机构向24家核武制造企业投融资7835亿美元,规模全球第二。 同时,日本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将“反击能力”写入文件,为拥核铺路。 俄罗斯专家安德烈警告:“日本距离核武只差政治决断”。
三、美日核捆绑:延伸威慑的致命陷阱
2024年12月,美日签署《延伸威慑指针》,允许美国核武器“协防日本”。 2025年7月,双方首次磋商“核共享”,讨论在冲绳部署B61-12战术核弹,这种核弹可与F-35战机兼容,精度高、隐蔽性强,还能通过集装箱秘密运输。
美国声称此举为“遏制冲突”,军事专家邵永灵点破本质:美国正将冷战核对抗模式复制到亚太,把日本绑上核战车。 日本则借机突破“和平宪法”,自民党高层甚至公开鼓吹“自主拥核”。 ,当日本民众在会议外抗议核部署时,日本雅虎热搜榜上点赞最高的评论竟是:“日本应该自己造核弹! ”
四、历史轮回:从“受害者”到“加害者”
日本长期以“核爆受害国”自居,却在三大领域暴露双重标准:
德国《明镜周刊》尖锐批评:“一个拒绝反省战争罪行的国家,不配拥有核选择权”。
五、东亚警钟:中美俄罕见联手反制
面对日本核野心,中美俄三国罕见达成一致:绝不允许日本拥核。
三国态度明确:日本若拥核,将触发韩国、朝鲜连锁反应,东亚核军备竞赛将撕裂地区稳定。
六、民族主义狂欢:1400条评论背后的危险信号
兵推消息曝光后,日本网络涌现1400余条激进评论。 一条“日本应对华核威慑”的留言获最高点赞,网民声称:“拥核才能与中国平等谈判! ”这种情绪与日本政客操作形成共振:
当日本民众在广岛悼念原子弹死难者时,自卫队军官却在兵推中轻启核战按钮,历史与现实的反差,揭开了“无核三原则”的虚伪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