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钟馗》的预告刚一公布,网络上的反应并不是一边倒的惊喜,反而让不少人觉得有点冷清,甚至出现“失望”这样的声音。也有人觉得奇怪,不就是公布了个新游戏吗,怎么那么多人开始情绪复杂?
其实每个人的看法都正常,只是站的位置不一样。
很多人还处在《黑神话:悟空》的那份情绪里,说好听点是沉浸不出来,说现实点,是那些坑还没填完,结局没个交代。
大家伙在那部作品上投入的关注和感情太多了,等着续集、盼着DLC,就像追剧追到关键集数突然按了暂停,全世界都喊着“下一集呢?”结果制片方转头说,不演这个了,看看我们新剧咋样。这种落差感是很直接的,不需要谁来带节奏,就是单纯的一种“怎么转弯了”的错愕。
也真不能怪大家预期高。《悟空》第一波热度起来的时候,国内游戏圈简直像打了鸡血,谁都在讨论它、转发它、截图剪辑刷短视频。那个市场反应,是实打实的,烧的是真金白银。从头到尾它都是在玩家的关注下成长起来的。
说句实在话,玩家不是随便点个赞,他们是把一份期待,一份信任,放在这个国产IP上了。现在新消息出来,却不是和“悟空”相关的任何内容,那这股情绪一下子找不到出口,就很容易变成“失落”。
当然,也不是谁都在抱怨。有些人一眼看到了“钟馗”这个IP的潜力,美术、气质、题材的魅力确实摆在那儿,他们也能接受开发节奏慢一点。但对那些沉浸在《悟空》世界里的人来说,他们愿意再等,只要知道这一切终究会有回响、有落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年过去,留下一段没结尾的故事,大家对结局是否存在都说不出个准话,那种心里空荡荡的感觉,就不太好受了。
说“钟馗”的存在没有价值,这种话没谁真这样想。只是大部分玩家更希望它是在“悟空补全之后”出现的内容,而不是取而代之的另一个方向。如果现在能清清楚楚地告诉玩家:“放心,这是我们的下一个技术积累,未来还会回到悟空身上,到时候我们讲完那个世界的故事。”很多人就不会把“莫名其妙”的失望挂在嘴边了。他们不是不接受新作,而是在意那一份他们曾用力支持的东西,是不是已经被开发团队放下了。
游科现在的位置其实挺尴尬。一边是成熟IP带来的高热度和高期望,一边是团队成长需要时间、需要空间。钟馗可能就是他们试图找到开发节奏的一个机会,不载着太多情绪负担,能让他们试错、迭代、稳住脚。而悟空呢,量太大、关注太强,哪一步要是交代不好,那可不是轻轻松松用“先做新作”这几个字就能糊弄过去的。所以从团队角度来说,他们愿意先跳出来,把钟馗做成熟,其实挺能理解。只是这事儿得提前讲清楚,否则就容易让人误会是要换轨,不玩悟空了。
现在看来,问题不是钟馗做得成不成,而是悟空这个IP,“你想怎么处理”始终没人说清楚。有些人失望,并不是预告CG让他们多抓狂,而是他们真怕悟空那个世界就停在那里了,吊着胃口,不再继续。如果是这样,那情绪再克制的人也都得有点小波动。人玩游戏,不只是追操作体验,很多时候是为了那个投入过心思的世界能走个全章全段。哪怕慢点、晚点、画质差点,只要你还在做,他们就愿意陪着往下看。
所以要说“谁失望了”“凭什么说大家都失望”,其实没必要争这些东西。有的人是真的开心能看到新作,有的人就是还没放下悟空的那些悬念。不矛盾,也不用争对错。只是做游戏的团队如果能多一步告诉玩家:我们还记得你们在意的是啥,那很多情绪就不至于卡在这儿不走。特别是你做的是一个承载文化的IP,再加上众目睽睽地长大的,给个交代,是应该的。
游戏就是这样,它不是简单的产品,它连着情绪,连着别人的真心期待。你动的不是几个角色、一段剧情,你翻的是一页页别人认真投入的故事。开发组累,玩家也不是简单地爱挑刺,他们是打心底想看这个作品走到底。倘若未来悟空的故事真能补上、讲下去,这些今天的讨论、争执、再多的情绪纠缠,可能到最后都会变成一句:“值了。”
所以失望也罢、期待也罢,说到底,还是爱这个系列才有的反应。没热情,哪来情绪?只要故事还没完,那这份热度就还在。剩下的,就看游科怎么回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