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那个让雷佳音记了一辈子的电梯瞬间吗?当艺术世家出身的陈赫转身选择楼梯,而农村来的雷佳音还愣在原地——这一幕不仅定格了两个同学的起点差异,更预示了他们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径。一个靠《我的前半生》中'最佳胆小鬼'陈俊生破圈,用'小龙虾般活蹦乱跳'的生活感征服观众;另一个在曾小贤的光环下,选择专注综艺发光发热。他们证明了:起点低不是终点,关键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正如雷佳音所说:'我像头不知疲倦的猪',而陈赫也坦言'当年太自以为是'。如今他们在节目中笑谈往事,用成长完成了与过去和解——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逆袭的故事,更是关于如何与自己的起点温柔相处的人生启示。
主持人:哎,你还记得雷佳音那句‘陈赫当年看不起我’吗?我第一次听的时候差点把咖啡喷出来——这俩人不是同班同学吗?怎么搞得像仇人似的?你当时第一反应是啥? 嘉宾:说实话我第一反应是‘这事儿能信吗?’但后来查了采访原话,雷佳音自己说的,还带点自嘲,说‘我农村人,就这样’。你想想啊,一个刚从鞍山小城出来的孩子,碰上陈赫那种艺术世家出身的‘校园明星’,电梯里那一下,搁谁身上都得记一辈子,对吧? 主持人:对对对,就是那种‘我明明想打招呼,他转身走楼梯’的尴尬,我都能脑补出画面了——你说这算不算一种‘校园社交暴力’?还是说,其实就是普通的人际落差?你更倾向哪种解释? 嘉宾:我觉得吧,与其说是‘暴力’,不如说是‘无意识的疏离’。陈赫那时候是焦点人物,走到哪都有一群人围着,雷佳音呢,两年过去了都没多少人认识。你想想,一个习惯了被关注的人,突然遇到一个‘没存在感’的同学,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嗯,打个招呼?算了,先走吧’——不是恶意,是惯性。但对雷佳音来说,那感觉就像被当空气,你说扎不扎心? 主持人:扎心!太扎心了!而且你发现没,这事儿后来成了他俩关系的‘梗’,在《哈哈哈哈哈》里还拿出来调侃,陈赫自己都承认‘当年太自以为是’。这不就是典型的‘时间治愈一切’吗?但咱今天聊这个,不是为了八卦,而是想看看——起点这么不同的两个人,后来怎么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路?你先说说,他们俩的‘底子’到底差在哪? 嘉宾:好,咱先说‘底子’。雷佳音是真·草根,初中没念完就回家了,后来是被老师吕晓禾在鞍山艺术学校面试时一眼相中,才走上表演路的。考上海戏剧学院那会儿,他拼的是命,像头不知疲倦的猪——这话他自己说的,你信吗?而陈赫呢?爸妈都是艺术界的大佬,他高考前三个月才开始复习,轻松上岸。你想想,一个是从泥里爬出来的,一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起步的,这起点能一样吗? 主持人:我懂,这就像你打游戏,一个是从新手村慢慢攒经验,另一个是开局直接送满级装备。但问题是,雷佳音后来怎么翻盘的?他不是也演了很多剧,但一直不温不火吗?我记得他说过,演完戏观众‘像吃了一碗没味道的稀饭’——这比喻太真实了,你有没有类似的感觉? 嘉宾:有啊!我看过他早期几部剧,演技是在线的,但角色太‘工具人’了,没记忆点。直到2017年《我的前半生》的陈俊生,那才叫‘破圈’。你记得吗?他演那种胆小、慌张、矛盾的中年男人,简直让人想给他颁个‘最佳胆小鬼奖’——这角色太贴他了,把那种‘想逃又不敢逃’的劲儿演绝了。从那以后,他就像开了挂,工作像春雨一样源源不断。你有没有觉得,他特别擅长演‘小人物’? 主持人:太对了!他演的小人物,你一看就觉得‘这不就是我领导吗?’或者‘这不就是我邻居吗?’比如《长安的荔枝》里的李善德,弯着背、低着头汇报工作,网友都说‘缩头乌龟上任’——但你又忍不住为他哭,因为他把那种苦涩、心酸、坚强都演出来了。还有《绣春刀》里的裴纶,挑眉撇嘴,痞里痞气,但眼睛里又有股机警劲儿——这反差感太绝了!你觉不觉得,他演古装剧特别有‘魂’? 嘉宾:没错!他演古装剧,不是演‘古人’,是演‘活人’。《长安十二时辰》的张小敬,那种饱经风霜、坚韧不拔,还有对长安城的复杂情感,他演得让你觉得‘这人真在暴风雨里待过’。《满江红》里秦桧那个眼神,轻蔑加狂躁,隔着屏幕都起鸡皮疙瘩——这演技,谁敢说他不行?而且你发现没,他演的每个角色,哪怕再小,都有‘生活感’,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小龙虾,活蹦乱跳的。 主持人:哈哈哈,‘小龙虾’这个比喻绝了!那反过来看陈赫呢?他从《爱情公寓》的曾小贤爆红,然后直接跳到《奔跑兄弟》当综艺常客——这路径也太顺了吧?但后来他想转型演《瞄准》的池铁城,结果被说‘像喝变质牛奶’,眼神没力度,打斗软绵绵的——这反差也太大了,你觉得是为啥? 嘉宾:说白了,是‘角色定型’的锅。曾小贤太成功了,观众一看到他就想笑,他演严肃角色,大家第一反应是‘这人能演坏人?’——不是他演技不行,是观众的‘期待’太强了。你想想,他演《瞄准》的时候,观众心里还想着‘曾小贤要耍宝了’,结果他一脸冷酷,大家反而觉得别扭。这就像你吃惯了甜食,突然给你端盘咸菜,你第一口肯定觉得‘不对味’。 主持人:有道理!那这算不算‘综艺反噬’?他靠综艺火了,但综艺也‘锁’住了他的戏路?我听说他后来干脆专注综艺了,反而把影视放一边——这选择合理吗?还是说,他其实没得选? 嘉宾:我觉得是‘合理的选择’,不是‘没得选’。你看,陈赫天生就是个‘笑星’,上综艺就像换了个人,轻松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而雷佳音呢,他更享受‘演角色’的过程,每个角色都像在‘解谜’。这俩人,一个适合‘曝光’,一个适合‘沉淀’。行业生态其实挺包容的,综艺有综艺的市场,影视有影视的深度——关键是,他们各自选了适合自己的路。你要是陈赫,你会怎么选? 主持人:我?我可能选综艺吧……毕竟来钱快,压力小!但说真的,我挺佩服雷佳音的,从‘被看不起’到‘古装剧招牌’,这中间的苦,没人知道。他不是天赋型选手,是‘努力型选手’,而且他选的角色,都是那种‘有血有肉’的小人物——这不就是我们普通人吗?你有没有觉得,他的成功,给很多‘非科班’或者‘起点低’的人打了样? 嘉宾:绝对打了样!他证明了,起点低不是终点,关键是‘持续输出’和‘角色适配’。你看他演的李善德、张小敬、秦桧,每个角色都不同,但都带着‘雷佳音式’的质感——那种接地气的、有瑕疵的、真实的‘人味儿’。而陈赫呢,他证明了,‘娱乐价值’也是一种成功,只要观众喜欢,市场认可,那就是对的。这俩人,一个在‘艺术’里深耕,一个在‘娱乐’里发光——没有高下,只有不同。 主持人:说得太好了!所以咱们今天聊的,不是‘谁更成功’,而是‘成功有多种样子’。雷佳音从‘被回避’到‘被追捧’,陈赫从‘校园明星’到‘综艺顶流’,他们都在自己的赛道上跑出了精彩。而且你发现没?他们现在反而和解了,在节目里笑谈当年——这不就是成长吗?时间让一切变得柔软,也让差异变得可爱。 嘉宾:对,成长就是学会和自己的‘起点’和解,也学会欣赏别人的‘路径’。雷佳音没因为当年被冷落就怨天尤人,陈赫也没因为自己起点高就瞧不起别人——这俩人,现在各自精彩,反而更让人觉得真实、可爱。你想想,如果他们现在再在电梯里相遇,陈赫还会走楼梯吗? 主持人:哈哈,肯定不会了!估计俩人会一起等电梯,然后聊‘最近拍啥戏’‘综艺录得累不累’——这才是真正的‘和解’。所以啊,如果你是刚入行的演员,或者正在迷茫的年轻人,别纠结‘起点’,也别羡慕别人的‘路径’,找到自己的节奏,演好自己的角色,时间会给你答案。你觉得呢? 嘉宾:完全同意!而且别忘了,雷佳音当年被‘看不起’,现在是‘被追着演戏’;陈赫当年是‘校园焦点’,现在是‘综艺常青树’——这说明啥?说明人生是长跑,不是短跑。你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哪怕你现在是‘缩头乌龟’,明天也可能变成‘长安城的英雄’。 主持人:太棒了!那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吧。如果你有任何想法,非常欢迎你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的每一条反馈对我们都至关重要。下期咱们聊点啥?你有啥想听的? 嘉宾:下期?我建议聊聊‘那些被角色定型的演员,后来都去哪了?’——比如,你觉得‘曾小贤’之后,陈赫还能演什么?或者,雷佳音会不会有一天也‘转型’?留个悬念,咱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