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一年前在博世互联世界大会上发出警示时,很多人觉得他又在夸大其词。 他说芯片荒之后,全球下一个抢手货会是变压器,当时没几个人当真。
毕竟,变压器这种灰扑扑的铁疙瘩,既不如芯片高科技,也不如人工智能酷炫。
现实给出了答案。 进入2025年,一场席卷全球的“变压器荒”正让各国能源官员和电网公司焦头烂额。
美国有70%的变压器已经超期服役三四十年,订购一台新变压器要等两年半;欧洲的德国急需两千台并网变压器,大型设备交货期排到了三四年后。 研究机构预计,今年全球变压器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美元,比去年猛增37.2%。
这场危机源于新旧时代的碰撞。 当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和AI算力这些代表未来的产业高速发展时,它们都需要靠变压器这个“老古董”来支撑电力系统。
与传统火电厂相比,可再生能源对变压器的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 一个百万千瓦的火电厂只需配备1-2台主变压器,同等规模的光伏电站则需要数百台分布式变压器。 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所需的变压器数量是传统火电的1.5到3倍。
电动汽车的普及同样推高了变压器需求。 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达到1730万辆,每辆电动汽车需要5-6个变压器,远高于燃油车的用量。 遍布各地的充电网络更需要专用配电变压器支撑。
AI数据中心的耗电现象更为惊人。 谷歌训练一个大模型一天的耗电量,就相当于11.8万个美国家庭一天的用电总量。 为这些“电老虎”提供稳定电力,需要大量降压变压器。
面对爆炸性增长的需求,全球变压器供应链已不堪重负。 现在订购一台常规电力变压器,平均等待时间长达130周,接近两年半。 大型特高压变压器的交货期更是延长至三到四年。
价格也随之飙升。 2020年以来,全球变压器均价上涨超过60%,个别品类涨幅甚至超过80%。 美国变压器交货周期已从2022年的75周延长至2025年的120周,部分大型电力变压器的交期甚至长达5年。
在这场全球危机中,中国变压器产业成为了稳定市场的关键力量。 2025年1-8月,中国变压器出口金额达到297.11亿元,同比增长51.42%。 8月份单月出口增速更是高达57.90%。
中国变压器已占据全球产量的60%,每售出10台变压器中,就有6台是中国制造。
中国变压器企业的优势不仅在于产能。 欧美厂商需要18个月才能完成的订单,中国企业只需10-12个月就能交付。 在江苏华鹏,制造一台特高压变压器仅需三个月,国外同行通常需要18个月。 中国变压器的价格比国际同类产品低20%-30%。
这种效率背后是中国完整的变压器产业链。 中国拥有全球唯一“从矿物到整机”全链自主的变压器供应链体系。
宝钢生产的激光刻痕硅钢片,将取向偏离角精准控制在4.5度以内,性能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江西铜业等企业保障了高品质铜导线的稳定供应。
2025年8月,全球首台500千伏植物油变压器在广州投运,采用65吨天然植物油替代传统矿物绝缘油,全生命周期可减少碳排放72.8吨。 这台设备打破了西方企业在高端绝缘领域的长期垄断。
中国变压器出口市场呈现明显区域特征。 2025年前8个月,中国对欧洲变压器出口额达15.09亿元,同比暴涨138.03%。 对亚洲和非洲的出口分别增长65.39%和28.03%。
相比之下,对北美出口下降4.35%,主要受美国“电网本土化”政策影响。 美国禁止使用中国变压器等电力设备,导致全美变压器缺口高达30%。
特变电工今年一季度海外订单接近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70%。 公司拿下沙特电力公司价值164亿元、为期七年的长期供货合同,订单排期已延伸至2028年。
为了满足激增的订单,中国变压器工厂正在全力运转。 特变电工的车间里工人们加班赶工,食堂24小时供应热食,就怕工人饿肚子影响进度。 在山东的变压器厂,外国买家一波接一波前来考察,车间实行三班倒连轴转。
印度紧急订购20万台变压器,澳大利亚客户甚至愿意加价20%抢货。 巴西和沙特也加入抢购大军。
全球变压器供应紧张的局面预计将持续到2026年底甚至更久。 日立能源计划投资60亿美元扩产,要到2027年新生产线才能投产。 伊顿公司2025年2月才宣布在美国建厂,从立项到量产还需两年时间。#玩出数码新浪潮#
一场由变压器短缺引发的能源基础设施危机,正悄然改变全球电力设备的竞争格局。 这个看似普通的铁盒子,已经成为影响全球能源转型速度的关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