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病房卫生间藏“生死坎”:平顶山市一院老院区设施引患者家属质疑

发布日期:2025-10-24 19:30 点击次数:179 你的位置:88彩 > 新闻动态 >

“每次扶父亲上厕所,都像闯一次鬼门关。”近日,平顶山市民刘先生向笔者反映,其父亲因脑梗入住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老院区住院部2号楼期间,病房卫生间高达20多公分的台阶与蹲便池设计,让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及家属忧心忡忡,而脱落的墙壁更显设施维护缺失。

刘先生介绍,父亲年逾八旬且患有脑梗,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日常行动需全程陪护搀扶。“因卫生间里那个台阶较高,蹲便池又在台阶上,老人抬腿费劲不说,蹲下去再站起来时,血压一波动就头晕目眩。”他坦言,每次协助父亲入厕都需全神贯注,生怕发生摔倒或病情加重的意外,“医护人员服务再好,这硬件隐患不解决,患者安全还是没保障。”

笔者了解到,此类设施设计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风险并非个例。医学研究显示,蹲着上厕所时下肢血管受压,起身瞬间血液快速回流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头晕、黑矇等症状,而用力排便时腹压升高会加重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甚至导致猝死 。对于众多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而言,本身血管调节能力较弱,此类设计无疑放大了安全风险。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设施状况已涉嫌违反相关规范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中国残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残疾人友好医疗机构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按标准设置无障碍卫生间,而《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也对医疗场所的通行与如厕设施有明确的安全标准 。

在刘先生看来,直接关系患者安全的卫生间设施亟待整改:“把蹲便池换成坐便、改造台阶本是简单举措,为何迟迟不落实?这让人质疑院方是否真正把患者需求放在首位。”

医疗质量不仅体现在临床诊疗的专业性上,更藏于就医环境的细节之中。如何让病房设施匹配患者的实际需求,避免“治病场所藏隐患”的尴尬,考验着医疗机构的管理智慧与人文担当。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