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嵊州,这个地方还真是有点意思,也许不少人对它不太熟,但实际上,嵊州在浙江算是一颗非常有活力的“小巨星”。别看它只是个县级市,可现在整个气象都变了,经济发展的劲头十足,2024年GDP都突破了800亿。这可不是一般的成绩,要知道,在全国这么多县城里,能达到这样的规模,真的是数一数都能排到前列。而且嵊州的工业也不是那种老旧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9.1%。这个数字放在当下全国经济环境下,实在太亮眼了。
其实,嵊州厉害的根本,不光在经济上,更在于它把山水资源和人文底蕴结合得特别好。你要说风景,百丈飞瀑、南山湖这些地方,真的有灵气,去一趟就感觉心清气爽。再说文化,嵊州是个唐诗里的“大城”。别说李白杜甫这些大名人都在这里有诗留下,还是越剧的发源地。越剧虽说是地方戏,但也成了全国知名的剧种,有多少观众喜欢听那婉转的唱腔?这里还有11位“两院院士”的故乡,人才是真没断过代。嵊州这些年做文旅融合非常聪明,温泉名城、崇仁古镇,搞出了自己的“金名片”。每年超过千万人次来这里旅游,文旅收入还突破了百亿,这是把软资源变成硬实力的活例。
说到发展,嵊州不靠“老三样”,而是紧抓新质生产力。你别小看这个词,这是当下中国经济最前沿的风向标。嵊州聚焦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比亚迪在这里只建了华东最大的电池基地,一个基地就能拉动三百亿产值,你能相信吗?晶越半导体、陌桑高科这些公司,不光会搞工厂化养蚕,还能突破红外气象卫星技术,这都是过去被国外“卡脖子”的东西。连领带、厨具这样的传统产业,也都玩上了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不见人,机器人一溜儿。尤其是智能集成灶产业集群,还入选了全国特色产业集群,变废为宝,老产业也能新生。
嵊州的发展还有一个大招,就是全部纳入到长三角“336交通圈”。说是交通枢纽,其实是把地理优势用到极致。杭台高铁、甬金铁路,萧山机场嵊州航站楼,构建了“两铁三城际”的大交通网。换句话说,无论到杭州、上海还是宁波,嵊州都能快速接入大城市的脉搏,通勤、物流、人员往来都跟特制的。想想,在这里创业做产业,可以同步“借力”长三角的投入和市场,这就是别人没有的巨大红利。
其实嵊州真正让人感动的,还是城市的温度。你说一个县级市,有什么让人觉得特别暖心呢?嵊州搞了个全国首创的基层治理模式,叫“民情日记”。这不是说写日记,而是干部和村民每天都如实记录民情,谁家有事谁家困难全知道。这样一来,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就能反馈,不会出现“没人理”的尴尬情况。又比如,“嵊州村嫂”“邻舍+”志愿服务品牌,这些基层组织活跃得很,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外地务工者,都能享受到家门口的关怀。
说到“共富”,嵊州是真下了功夫。“小吃共富”试点,你可能没听过,但实际上就是把本地特产比如榨面、小笼包这样的东西推向全国,让不同行业都能分一杯羹。现在嵊州的小吃年产值都超过百亿了,很多村里老百姓光靠做小吃就过得很滋润。更厉害的是,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了73.1%,也就是说,村集体不是“光杆司令”,而是真的有钱。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74,这比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好,就是说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共同富裕不是喊口号,而是真落实到点点滴滴。
嵊州的牛劲儿,还有一条非常本土但又有活力的“传统创新”路线。这里保留了非常多的手工业,比如剡溪竹编、嵊州丝带工艺,这些看似“小作坊”,其实都已经成了品牌输出,不少产品还能出口。市里把这些传统手艺跟现代文创和电商结合上,不仅带动了就业,还让不少年轻人愿意回来创业。说白了,老年人守艺,年轻人创新,大家都能在家门口小富即安。
嵊州的发展,有种特别的“勇气”,这里的人有股子硬气,讲究“胆剑精神”,就是哪怕遇到困难也不怕,“敢闯敢拼、团结合作”。你想想,嵊州历史上本来就是交通要冲,人来人往,商业气氛本身就浓。现在交通搞起来,产业升级了,人才回流了,城市越来越有号召力。产业和人文互相作用,有了产城人文融合的趋势。
放眼全国,绝大多数县城面临人口外流、产业升级难、城乡差距大这些问题。可嵊州却把外流的动力变成了回流优势。因为交通便捷,产业有看头,文旅有亮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嵊州创业、就业。现在连高校毕业生都愿意来,连外地人都觉得这个地方生活舒服,养老合适,创业容易。城市的吸引力靠的是发展,也靠的是温度,而嵊州两手都抓得特别好。
说到底,发展的根本就是要人民有获得感。嵊州基层治理做得认真,不是作秀,让普通人都能参与管理,这样一来,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大家的幸福感都在提高。产业带动就业,文旅丰富生活,基层服务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你再想想那些还在搞“粗放式”发展的县城,是不是落后了好几步?
嵊州现在虽然是县级市,发展态势像地级甚至省级城市靠拢。投资环境好,政府效率高,产业链完善。已经形成了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文旅产业三大支柱互相支持的良好格局。再加上创新拉动,无论是科技企业还是小微创业者,都有舞台可发挥。这种活力和包容,是不少一线城市都羡慕的。
未来,嵊州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交通还可以进一步升级,产业还会继续往高端走。文旅融合,城市美誉度会更高,吸引力越来越强。最重要的是,城乡差距在持续被缩小,百姓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这座城市不会停下脚步,在实现共同富裕上,也一定会走在前列。
所以说,嵊州这个地方,大多数人不了解,但它真的是浙江甚至全国县域经济的一匹黑马。山水美、人文深,产业新,交通通,治理细,群众得实利。这才是中国新一轮县域发展最值得关注的样本,也是未来很多县城可以学习的方向。有机会,你一定得亲自走一趟嵊州,看看它是怎么让“水火交融”,谱写出新时代的“共富篇章”的。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