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美俄欧四方算计,没有赢家!
9月7号早上,乌克兰空军发布了一组数字,说是俄罗斯一夜之间扔了810架无人机和导弹过来,目标全是各地基础设施,一下子让人联想到阅兵式上的那种铺天盖地场面。但你要真以为俄军脑子一热搞这么一出,那就太小看他们这回下的盘了。
有消息传出来,说这一批里不少压根不是真货,就是那种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飞行器,用来混淆视线。你想雷达上同时冒出几百个点,谁来判断哪个是装满炸药的哪个是空壳?防空部队这时候最怕就是误判,一紧张把昂贵的导弹全打了出去,结果真正危险的那几枚反而趁机穿了过去。
乌克兰那边很快通报说,打掉了747架听起来挺威风的数字,但你仔细一琢磨,就能明白俄军的目标压根不是“杀伤”,是“消耗”。你这边一轮反应打空了库存,那边就有下一拨跟上,炸的是弹药库、后勤枢纽,还有政府大楼。光基辅就传出爆炸声一整晚。
这战术早就不新鲜了,典型的“消你气、拖你命”,不追求立刻摧毁,而是慢慢耗,把对方资源一点点压干净。
泽连斯基这边就有点扛不住了,前线压力大,国内抱怨声也在涨,经济撑不住,城市建设还不断往下掉。他干脆直接跳出来喊,要立即落实“巴黎共识”。
这共识是9月4号法国搞的一个线上会,马克龙喊来了20多个国家,说战后可以派驻“安全保障部队”协助乌克兰,听起来挺像回事儿,但有个前提——得等停火之后。
这条件一出来,乌克兰这边都傻了。哪来的“停火之后”?你说得轻巧,现在炸的是我,你在那边画大饼?泽连斯基这个喊话,说到底就是给国内一个安抚信号,同时再向法国和欧洲那边逼一逼,看能不能把这张空头支票提前兑现一点。
但马克龙他也难,他打从一开始就不想直接下场。你看他那个声明也讲得很清楚:可以参与,但不会上前线。他现在推的“欧洲战略自主”,说白了就是想让欧洲在安全事务上别老跟着美国屁股走。于是搞了个仪式感十足的会议,把欧洲存在感刷了一遍,但落地能力……也就那样。
你说他心里没数吗?当然知道俄罗斯不好惹,所以话里话外都留了余地,不说派兵,就说“承诺”。这样乌克兰听着有点安慰,俄罗斯也不会立刻跳脚。
但他估错了一点,就是普京完全没打算给你留面子。这次一出手就奔着核心来了,搞炸政府大楼、炸军火仓库。等泽连斯基再拿着“巴黎共识”四处呼吁时,欧洲那边都在装听不见。
泽连斯基的麻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除了人力消耗严重,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国内的情绪快压不住了。这两年老百姓日子怎么过的他们自己最清楚,房价塌了,工作少了,能源紧张,家里人还被拉去前线。外面喊得再响,不如让日子回点头。
所以他抓住“巴黎共识”这个点反复说,其实就跟病急乱投医差不多。不管法国真想不想干,他得先把话放出去,万一真逼来点援助,就算一袋粮也是救命的。
另外还有美国这边的动作,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被问到“二阶段制裁”准备好了没,他说了个“准备好了”就不往下说了。这一套大家也熟了,嘴上放风,手上藏牌,不是真想动,是想留个威胁工具。
真要出手的话,有几种方式:一是继续封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不让你通过第三方卖油卖气,二是搞“二级制裁”,把买你东西的人也拖下水,比如印度、中国、中东。这种做法从账面上看挺有震慑,但一旦实施,先受苦的是欧洲自己。
特朗普心里有数,他又不傻。他清楚制裁俄罗斯的同时,也是在给自己人添堵,能源价格蹭蹭涨,美国通胀又要跳舞。所以他这“准备好了”说出口,听着像要打,其实就是吓唬一轮,说不定还得回头拿这话换什么别的好处。
现在看,整个局面就像牌桌上四方互看,每人都盯着对手手里的底牌又不敢先出招。俄罗斯不断加压,乌克兰急着找靠山,欧洲想两边好,美国在背后挥鞭但不伸手。
这场仗还能怎么打下去,你觉得?
}